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点评还是丁丁,营收增长并不快,他们甚至都经历过没有合适的盈利模式的尴尬:有大众点评网在盈利模式上,“试过很多种,早期的时候还试过卖书,也做过会员卡,一直不是很成功”。成立之初的2年里,丁丁网颗粒无收。
丁丁网的CEO徐龙江一直认为,生活服务领域,有可能出现市值超百度的公司,因为满地都是商户,付钱的人太多了。但在预言变成事实之前,人们总会对预言将信将疑。
凭着每天向用户推出一条本地化的生活服务类促销信息,Groupon在2年内就实现10亿美金的营收。
这对丁丁和大众点评网而言,无疑是一种强心剂:即开垦中小商户这块广告市场的方向是对的,只是,在团购之前,他们没有找到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将流量变现。
目前,无论点评还是丁丁,都把团购作为他们为客户提供的营销方式的一种,未来,他们都想要提供的是整合营销方案。
“中小商户在不同阶段需要的营销方式是不同的”,龙伟称,因此,大众点评网将自己的模式定位为“Yelp(点评)+Groupon(团购)+Foursquare(地理位置信息服务)”。
大众点评的“签到”模式就在鼓励手机用户与网友分享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信息等,一方面增加用户粘度,另一方面为商户获取精准用户。而丁丁网也在发力无线终端,尤其是手机的应用。徐龙江称,丁丁也在发力无线手机终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的一些媒体又将Groupon的最大竞争对手,指向了亚马逊,他们认为,综合类电子商务网站,将会是团购公司的最大劲敌。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类似京东商城之类的B2C公司,是否也有更多的新机会呢?
VC激辩疯狂的团购
郝凤玲,扬扬,周周
《21世纪》:团购网站这一商业模式,是更适合做营销推广平台,还是也可以作为商家扩大销售的另一个渠道?
IDG合伙人张震:现在你很难给团购一个清晰的定义,团购这个模式具有媒体的属性,特别是像消费信息、打折促销信息等,都可在团购这个平台上发布。所以说,团购其实具有二元属性——媒体的属性和销售渠道的属性。有一些积压的货物或者尾货,可以通过团购的方式去处理,这个时候,团购又变成一种销售渠道。
KPCB合伙人周炜:我们应该是国内最早关注团购的VC机构之一。我们和KPCB美国有很多交流,因此早在去年1月就开始寻找中国的团购投资机会。
国内现在对团购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我们认为这是近10年来难得一见的、好的商业模式,它把消费者、生活消费类的商家可持续性地联系在了一起。
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团购这种模式价值肯定是有的,它对一些商家推广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任何做消费产品的都会通过一些打折的手段促销,但不可能长期促销或者所有的东西都促销。所以我觉得它不能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更多的是推广、营销的一种手段。
如果要做营销的话,就相当于媒体,作为媒体来讲必须有很大影响力,有很大的用户量,可以触摸到这些商家想要的特定人群,而且是商家所需要的。所以我相信以后像Groupon这种模式也会越来越细分。
《21世纪》:由于国内团购网站数量太多,竞争激烈,最近多家团购相继发布了近乎疯狂的投放广告宣传计划。他们这么做是不是烧钱?投资机构如何看待?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团购市场目前的竞争已经是一场资金以及运营能力的竞争了,如果没有至少5000万美元的投入、没有管理超过5000人的能力,就没办法胜出。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VC:这是一个沙丁鱼效应。有一个动起来了,希望进入或保持第一军团的人只能跟随。拉手最先动了,其他人根据自己的选求需择跟随或不跟随。
目前,市场中团购的广告投放是以亿为单位起的,当然也会有水分,比如,在非传统渠道中的投放价格会打折,一折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