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微博受众关注的内容涉猎广泛,从社会新闻、名人言论、生活常识、小道消息乃至朋友动态、生活娱乐,均在关注范围内,但是被微博用户关注、转发和评论的话题,则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新、奇、趣”。
本次调查还发现,微博用户厌恶的内容相对较少,最突出的就是虚假信息和网络谩骂。这说明,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要在微博上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要学会放低身段,用更具亲和力的方式与公众沟通。
同时,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受众最愿意转发的内容通常是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这同时也是受众经常评论的内容,因此文字结合动态感觉的微博内容更具传播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博也是一个整合了多个社会化媒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视频、有音乐、有图片、有来自BBS/论坛的帖子和有趣的段子,微博自然就成为了新的互联网信息的整合和集散地,而这些微博的用户不仅是创造者,也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搬运工,若干信息在微博上汇集,最后又被分发到不同的用户,从而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的模式。
微博上发布的新闻获得较高信任度
微博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互联网习惯,过去很多人上网首站是新闻。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使用全球领先的在线调查公司SSI的在线样本库,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西安、杭州8座城市共4306个微博用户开展调查后发现,在使用微博之后,网民上网第一站首先登录微博的比例达到将近20%,直逼即时通讯工具和电子邮件的首选地位。
本次调查还发现,七成以上的微博用户,有意愿将微博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微博的媒体效应在进一步凸显。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共有六成左右的用户,明确表示微博上人们发布的新闻可以相信,其中50.7%的用户表示可以相信,10.5%的表示非常相信。
而有很多人认为,微博上更多是数以千万用户按照自己的意图编写的内容,何来客观性?但是,事实上,微博的信息发布者在提供新闻线索的同时,发挥着信息传播的第一道“守门人”功能。由于140个字符的限制,很多用户在发布信息时会事先进行信息过滤,会考虑怎样才能在简短的篇幅内既能准确表达信息,又能引起轰动效应,这意味着用户发布信息的同时已经进入信息编辑的筛选、修改和压缩工序,同时,由于每个人在微博上都希望自己的内容会被人转发或者关注,导致微博的内容本身就更加接近于真相。以微博客作为新闻线索可以迅速获得真相信息和有用信息,这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微博就有了更大的价值。
本次调查显示,微博上备受关注的新闻话题前五位分别是: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娱乐新闻、消费新闻、健康新闻,这些新闻均有超过半数的微博使用者表示感兴趣。
另外,从代际的差异上来看,70后、80后和90后在新闻的关注兴趣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70后,在社会、时政、健康、财经新闻等多个方面,关注度均高于其他群体;而90后,仅仅在娱乐、明星、游戏新闻方面表现出超出大众的兴趣度。至于80后,通常情况下,对于新闻的兴趣介于70后和90后之间。
微博将给公众带来新的话语空间
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亿人,活跃的注册用户数突破6500万个,在新媒体运用更加敏捷、广泛的今天,微博正在给中国公众带来新的话语空间,也在改变着信息、媒体,甚至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的传递。
微博让每个中国公众有获得公共话语权的可能。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各个社会阶层都希望对自己的利益和诉求进行表达,而微博无疑给了中国公众表达的平台,而在所有的媒体平台中,微博扮演了议题设置的作用,草根阶层通过种种议题,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打破了过去只有特定阶层的群体才能作决定的状况,微博所呈现出来的公共性,让每个公众都享有了公共话语权。这种公共话语权也将会随着人们微博黏性的增加,微博粉丝圈子的扩大以及微博平台影响力的加强而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