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柱说,这些小厂商的生存已经越来越艰难了,消费者正转向品牌PC厂商。
四年前,即被联想收购之前,IBM PC在当地的渠道分为两类:一为分销商,合作伙伴为英迈,一为系统集成商。为拓展消费市场,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覆盖,联想将自己的渠道重新调整,重点拓展中小企业及消费类市场。
联想将分销商分为两类,新开发出来面对中小企业、系统集成商的二级分销商,二是传统的二级分销商,面向消费者。此外拓展面对消费者销售前端,一是LERP,主要指类似国美这样的大零售卖场、二是LES,主要是联想专卖店、三是LMB,指多品牌店。
许孔明说:在东盟地区,只有联想具有这样完善、立体的渠道。
目前,联想仅在吉隆坡,店面达14家,在新加坡,店面达74家。这些店面中的80%都是过去两年内建立起来的。接下来,联想还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东盟其他国家拓展。
新战场
掘金东盟市场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在东盟市场,联想面临的对手是些熟悉的面孔,惠普、戴尔、宏碁、东芝、索尼、富士通。与其他区不同的是,这儿没有绝对的领先者,距离尚未拉开,竞争刚刚开始。
在企业级市场,现在主要是惠普、戴尔、联想三家竞争;在消费类市场,主要是惠普、宏碁、联想三家企业竞争。
东芝、富士通正在弱化PC业务,本身在东南亚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低,他们不会对联想构成太大的威胁。索尼借上网本复兴电脑业务,但东南亚不是其重点进攻方向,其重点是中国大陆、美国、欧洲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宏碁在消费类市场(交易型业务)对联想构成威胁,但在企业级市场(关系型市场),尚无业务。
许孔明说,在掘金东盟的队伍里,同时在消费类市场与商用市场拥有优势的只有联想。
但在东盟,联想是个后来者,2004年底,才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来到这里。
最先来到这里的厂商是AST,然后是康柏,随后,日系品牌东芝、索尼、富士通集体下南洋。2002年5月,惠普通过收购康柏涉足东南亚市场,随后戴尔通过在菲律宾、马来西亚设立技术支持中心的方式进军东盟,然后是宏碁。
IBM作为PC产业的鼻祖,几乎与AST同时涉足东盟市场。据许孔明介绍,早在1960年代,IBM就登陆新加坡设立分公司。那时,新加坡才刚刚独立。1980年代,IBM就在东盟发展电脑业务。1990年代,IBM在当地电脑市场一直占据前三名的位置。
在商用市场,由于原IBM的历史积淀,联想在商用客户较有竞争力。走访新国坡国立工艺教育局(一所大专学校),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采购最多的就是联想电脑。这所在全新加坡有13所分校,与新加坡建有联合技术中心,2008年共采购2000台电脑。
李嘉和说: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前,客户采购IBM系统时,IBM会主动推荐IBM的PC,收购后,IBM的PC部门员工来到了联想,而原来同事间积累的私交还在,原IBM客户会优先选购联想PC。
许孔明认为,联想更大的优势是东盟有成熟的华人商圈。东盟经济最发达的新加坡有77%的华人,东盟PC市场增长最快的马来西亚有30%的华人,而在最大的人口国家印尼,华人尽管只有5%,却拥有70%的财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许孔明说,谈生意时,常面对华人面孔,往前数多少辈,甚至是亲戚,双方的距离一下子就会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