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问道,选购什么样的三脚架才合适。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真的要较真来选的话,需要注意的事项还真不少。摄影界有句关于三脚架的名言:当你购买第三只三脚架,你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关于三脚架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于大家有用。如果文中有任何不妥之处,烦请大家指正,“点击这里”告诉我,万分感谢。
附送本人“年轻”时候使用三脚架时的照片
1、先看看手中相机的“斤两”(脚架承重能力)
三脚架一般都会有一个最大承重数值(MaxLoad),是指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能承受的器材重量的上限。如果我们手上的机器总重3公斤,那就需要选购承重能力超过3公斤的脚架,否则就会产生不稳的情况。
而三脚架的承重能力一般也会分成三脚架承重以及云台承重,我们选择的时候应该以数值低的那个为标准。例如一个三脚架和云台组合,脚架承重12公斤,云台承重8公斤,这个组合的承重能力就是8公斤(短板道理)。如果选购的时候是脚架与云台分开选择,那就应该把脚架承重定得比云台承重高15%-30%,因为脚架承托的不只是相机器材,云台自身也有一定分量的。
最后,就是一个“器材前瞻性”的问题。假设我现在拥有的是一款重0.9公斤的机身,以及一款1.5公斤的镜头(以最重的组合来算),但我不排除以后会购买到更重的机身或者镜头,所以现在选购三脚架时,最好还是预留30%-50%左右的承重能力。
2、脚架自重也很重要
理论上,承重能力越强的三脚架,肯定会是越稳定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三脚架的携带。毕竟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有交通工具乘坐(自驾游放车上的除外),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背上脚架去攀山涉水,相比大家都不想负担太大吧?
以我自身的经验,如果是偏向携带性能的,脚架自重(连云台)就不应超过2公斤,否则在长时间背负时会相当痛苦。这时候就可能需要牺牲一点承重能力,更多可能是牺牲下面说到的脚架高度。
3、脚架最高高度、不升中轴高度、最低高度
脚架高度取决于脚管的长度、节数以及其他一些设计。脚架高度一般有三个指标:最高高度(提升中轴时)、不升中轴高度以及最低高度。
最高高度很容易理解,就是脚架所有脚管都展开,并且中轴提升到最高点,整个脚架能达到的高度上限。一般拍摄使用,最高高度能满足以下要求即可:平地站立拍摄时,脚架能支撑相机到达肩膀高度,稍微弯腰即能使用光学取景器拍摄。一般的拍摄使用,没有必要追求更高的最高高度数值。
但是提升中轴的时候,脚架的稳定性会降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摇晃震动的情况,所以这里也要注意脚架不升中轴时可达到的最高高度。一般不升中轴高度会比最高高度低20-30厘米,但如果想不升中轴高度也达到眼平取景的要求,脚架自重将会很高(就算是碳纤维材质也会超过2.5公斤了)。
最低高度相信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如果没有特殊设计(中轴横置、分段式中轴、云台倒转安装等等),脚架的最低高度将取决于中轴的长度,一般脚架最低高度大概30、40厘米。如果脚架最低高度过高,在微距拍摄、低角度拍摄时相机就不能贴近地面,拍摄效果自然会打折。像曼富图的一些系列,拥有中轴横置功能,可快速地将中轴横置于脚架上,可达到的最低高度便比一般脚架低很多。
4、折合后总长度
我们注重脚架展开的高度,但也不能忽视折合(收起脚管)时的长度,这个指标代表了脚架携带时的体积大小。如果你需要把三脚架放在行李箱中带上飞机,你就需要考虑到这个数值。
众所周知,民航托运的过程都是比较“颠簸”的(搬运人员的动作比得上私营快递)。就算脚架不怕跌撞,领取托运行李时的混乱场景以及机场人员检查不力,也很容易让你单独托运的三脚架以外“丢失”,单独托运三脚架确实应该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