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次充电电池到IT制造,再到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比亚迪的每次嬗变都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2000年,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借IT产业代工站稳脚跟。两年后,在成为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之后,成功游弋资本市场,登陆H股。
其后几年,比亚迪以“搅局者”身份高调挺进富士康和伟创力盘踞的代工业版图,经过3年多的“富比之争”,代工业已是一种“三分天下”的格局。
其间,有着“技术狂人”之称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在忙于应对“富比之争”的同时并没有闲着,于2003年把比亚迪带入汽车,并创下汽车制造业的神话。
沿着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短短15年时间,借着中国手机、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契机,比亚迪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成长为一家明星企业。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蓝图的描绘,比亚迪亦步亦趋,新能源产业亦成为公司战略版图产业支柱之一。
但是,过去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能一帆风顺。
曾称比亚迪汽车将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并成为电动汽车领头羊的王传福,熬过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却在2010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比亚迪汽车“渠道”危机来势汹汹,经销商纷纷割肉赔钱宣布退出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同时在三季度报表折翼式下滑的同时,比亚迪的汽车梦以及新能源梦能否延续IT产业神话成为业界关注话题。
豪言“电动车的时代到了,比亚迪的时代也到了”的王传福,能否带领比亚迪再次踩准产业规律的节拍?王传福心里有底吗?
比亚迪崛起
“我活着就会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看看这家公司取得的成绩,历史上没有人取得过。”股神巴菲特承认,他将宝押在比亚迪身上,更大的理由不是因为比亚迪的产品,而是王传福的“个人魅力”。[次页标题= 导航短标题=]
的确,王传福之于比亚迪,类似任正非之于华为,个人打给企业的印记比较强烈。
从贫寒的身世到中国首富;从一家深圳小厂到行业翘楚;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新能源大王;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企业家,到巴菲特眼中“真正的明星”,“比亚迪之父”王传福身上独有的韧劲和狂性成就了比亚迪的传奇。
15年前,王以官办研究所的一位化工研究人员身份南下深圳创业。8年后,他创办的比亚迪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匹“黑马”。2009年他以财富350亿元名列“胡润百富榜”榜首;2010 年3 月,王传福以44 亿美元资产,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大陆第三。
1997 年,比亚迪已经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 亿元的中型企业。连续3 年,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同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日本厂商均面临崩溃,而王传福的成本优势在金融风暴中凸显得淋漓尽致。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
2000 年左右,比亚迪已经通过成本优势,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商,并开始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和三星等公司设计和生产手机及配件。2002 年,比亚迪已经成为三大可充电(锂、镍和镍镉电池)技术生产领域中的全球四大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则是首屈一指。
代工业之浪淘沙
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惨烈的时代。
电子产业兴盛的三十年间,也是全球代工业顺应全球产业分工趋势而发展、壮大,同时又不断淘汰、裂变的三十年。惨烈的成本竞赛既是这个代工行当存在的理由,也是推动它不断改善全球供应链,不断追求效率最大化的根本动力。
当世界成为一个“村子”,人们习惯于使用欧美、日韩电子产品,同时也习为常于看到“MDDE IN CHINA”的标识时,中国也正在为产生像伟创力、富士康这样的全球代工业巨无霸提供几乎完美的条件——充足并廉价的劳工、广袤的土地、优惠的政策,以及持欢迎姿态的地方政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