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既然信息化需求已经有了,为什么还要政府推动?
王文京: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果以国家的力度推动,我觉得可以一举四得:第一,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二:拉动信息产品和软件服务的市场需求;第三:促进信息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四,拉动信息和服务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21世纪》: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弱项在哪里?
王文京:信息化的弱项主要是企业群体中信息化程度不均匀:一小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错,而且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事实上,当企业信息程度开展越深的时候,会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帮助和价值越大,而且越离不开。但是大部分企业现在信息化开展还是处于很局部和很浅的状态,甚至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还处于手工状态。
从数据上来看,两年前,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跟发达国家相比,差不多相当于他们的10%左右,经过两年的发展提高到15%—20%,也就是我们还有80%的发展潜力。这80%的市场空间至少是千亿级。
《21世纪》:这千亿级市场如何从“潜力”变成现实?
王文京:不同类型企业所处阶段不一样,对信息化的需求也不一样。大型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搞信息化,而是信息化怎样升级的问题,怎么向一体化、集团化、更顶尖的系统升级。中型企业可能原来有局部的应用,要考虑怎么变成企业级应用。小企业原来没有开始用,那就要鼓励他们应用,强调信息化对其提高效率的意义。
《21世纪》:从管理软件企业的角度而言,信息化强企战略对本土软件企业能带来什么机会和挑战?
王文京:如果说国内软件企业自身的提供能力不够,推动这个工程,就相当于为国际厂商创造商机。就用友而言,目前,我们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能力和水准,有了很大提升,可以全面提供高端、中端解决方案,以及从前端业务到后台管理完整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企业能够看到国产产品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更多利用国产产品,信息化推进中更多支持本土信息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有些企业花很大的代价引用国外的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很大。现在的国产产品,无论是功能也好还是使用成本、性能价格比已经比国外产品好很多,这是一个变化,不要认为国产一定是落后的。
《21世纪》:谈到对本土软件企业的扶持,你还有哪些建议?
王文京:原来的18号文件对软件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之前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相应的支持政策。最近国家对软件服务外包政策很积极,也很有力。软件产品这块,相关的部门还在制定政策,我们现在等最后的规划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