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胡同里居住,学习北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跟随着一家叫SAKO的日本建筑工作室做设计,也在北京收获了爱情,当然这中间,青山周平也亲眼目睹了北京十几年来的人口变迁和暴涨的房价。
卫星云图俯瞰下北京密密麻麻的房子
在SAKO建筑工作室是青山周平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让他知道了在中国做建筑和日本有哪些不同,比如怎么跟客户沟通,想办法谈设计费,还知道了如果在做完项目之后收不到设计费,应该怎么去法院打官司。
2014年9月,离开了待了7年多的SAKO,他和妻子藤井洋子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这是日语中“青”的意思。而让他成为中国“网红”的是一年后参加东方卫视的一档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
让青山周平后来成名的户型改造案例灯市口L型户型改造,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奇葩户型例子,屋主张根生一家五口,住在北京灯市口一个角落。
改造前的L型的家,这个不到40㎡的家,房高不足3米,最窄处仅0.3米,奇葩的L型房型使这个家如过道般拥挤狭窄。这种阴暗、逼仄、对隐私不友好的老房子,在北京很常见
凭借多年对北京胡同的理解,他在节目中向人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来改变条件一般的普通人和小房子的居住关系。在节目中,这个40㎡L型房子,经过他的改造,成了LOFT风格的阳光房,让一家五口人惊喜不已。
改造后的L型的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在其中感到浓浓的人情味,不论是为老人设计的折叠换鞋凳,可以翻转成坐凳的爬梯,还是为小朋友设计的蹦床和护栏,都是青山坚持要和户主共同生活24小时,从生活的需求出发的的设计。
在这一期的改造案例播出之后,无数赞誉向他袭来,他一下成了“网红”,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这些经历让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关注点,去尝试踩准城市升级的节奏:如何在小空间里造出大文章。在青山周平看来:“中国高房价和小房子已经是现实,不是只有买了大房子,才能过上好生活。”现在他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设计,让这一代年轻人在狭小空间里找到回属于家的感觉。
三、对话
借着这次活动的发起,我们也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青山周平内心世界的机会。
土巴兔:您来中国已经很多年了,当初决定留在中国的契机是什么?
青山周平:大学毕业后去欧洲留学,之后有两条路,要么在欧洲找工作,要么在东京。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一个朋友的事务所正好在招实习生,在北京。当时是2005年,正是奥运会之前。北京的鸟巢、CCTV、国家大剧院等,很多建筑正在修建,很让人向往。
那时我作为学生常常看到这些报道,然后有了实习机会,事务所提供机票和食宿,基本上不用花钱就可以在北京生活,这对一个学生很有吸引力,起初只考虑呆几个月,没想到一来就是十三年。
土巴兔:为什么要做建筑师?
青山周平:我这个可能受我父亲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我父亲是建筑师,但是因为他商业上不算成功,所以他在家里面工作他有一个会客的角落,我有时候可以听到他们在谈什么,一般来讲日本的家是父亲在外面工作,母亲在家照顾家,我们家是相反的,就是母亲在家工作赚钱,然后父亲在家里面照顾我们,和一般家庭不一样对吧。
中学时候我开始慢慢看他的建筑书,因为里面有很多建筑师的作品集,很漂亮的房子,这些很吸引我。
所以到了高考选择大学的时候,我因为喜欢建筑,就想这样报名,但家人都非常反对我去学建筑,我记得当时只有我父亲比较开心。因为日本的建筑行业和中国不一样,现在的中国如果你去读建筑,那大家觉得挺好的,有饭吃,可以赚钱了,这个职业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在日本因为人口和经济的原因,该建的房子都建了,所以没有人看好建筑生,而且我母亲一直看我父亲工作的状态,她会怕如果我读建筑,我将来也跟我父亲一样在家,这是她不好接受的,但我很坚持,磨了很久之后最后她还是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