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百度重金砸入O2O,其如若想侵入企业级场景O2O市场,不可能不会想到这一环。李彦宏是何等聪明之人,在一年前的百度联盟峰会上,早已做出预测,看好“新企业级软件”。
“企业级服务市场火了!”一位投资人朋友感叹说。
今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旗下软件钉钉开始独立为钉钉事业部,并且将投入 5 亿元品牌宣传费;腾讯微信旗下的企业号也在逐渐升温,12 月初将第一次正式公布其定位与战略;成立四年,以移动销售管理为核心的产品纷享销客12个月内完成了1.6亿美元的B、C、D三轮融资,投资人包括IDG、北极光、华软等;试运营不到4个月的IMO班聊,就已获得金沙江创投、UMCCapital、富厚资本、吉梵资产等一众国内知名风投的1.4亿元融资......毫无疑问,在这个被称为“资本寒冬”的季节,这些企业级服务软件的处境,不得不令人羡慕。
IDG 资本副总裁牛奎光在近期的一次媒体采访时表露了资本市场开始重视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原因。他认为,多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以美国市场为范本参考,而目前美国的 SaaS服务市场正火热,但国内的SaaS服务市场仅刚刚步入发展初期。“大家都能看到toB领域的巨大机会:美国的企业数2700万家左右,在美国的三家大的企业服务领军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总和35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目前有2200万左右的企业,并没有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服务公司,也没有基于SaaS的10亿美元公司。这给中国服务领域公司带来了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诚然,正是因为如此,在企业级服务市场,资本和巨头才会齐头并进。
企业级服务市场,价值空间到底有多大?
从时间维度来分,我们大部分人主要分为两个场景: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生活场景衍生的主要是个人消费,这个领域已经诞生了阿里和腾讯两个超级帝国——市值均超过2000亿美元。而工作场景衍生的主要是企业消费,这个领域的消费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一直处于分散状态,不被人注意。举一个例子,BAT三巨头中,百度就是靠企业消费起家的,而百度切入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场景维度——广告。
显然,企业级消费一直被埋没,此前大家看到的只是广告这一场景,所以除了百度涉及外,其余无人问津。但是,随着微信不断地“连接”,张小龙提醒了资本和巨头们,大家开始类比——微信在ToC市场成长的轨迹,ToB市场也许也可以。因为他们看到,除了广告,在ToB市场还有更大的价值空间——企业场景下的O2O+企业支付。
正如IMO班聊创始人乔月猛指出,企业服务市场远不止于目前的SaaS市场。从数据上看,一家100人的企业,每年经营花费约2000万元,而SaaS服务只有约2万元,仅占千分之一。一旦企业日常经营互联网化,形成企业场景下的O2O,万亿级企业服务市场的主体便形成了。
毫无疑问,企业日常经营的互联网化已经到来。携程、去哪儿、饿了么、嘀嘀打车、大众点评以及诸多专车、拼车、租车等等,这些平台60-70%的业务都是人们在工作场景下而使用,最终由企业支付完成的,更多的名片定制、地毯清洗、办公采购、员工保险等等将会层出不穷。企业场景下的O2O服务才刚刚起步,从该角度来看,万亿量级仅仅是其基本量级。
未来,谁能成为“企业场景下的微信”,谁就能连接企业场景下的各种服务!
BAT角逐企业级服务市场,百度有何优势?
BAT三家,虽然目前来看,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竞争中腾讯略占优势——微信企业号目前已覆盖了 700 万用户,日活跃超过 150 万。但是,专注于企业级的投资人、华软投资合伙人陈晖却透露,“腾讯微信用户量确实很广,但企业号目前的增长速度并不明显。”相反,阿里钉钉目前的企业级用户却已达 80 多万家,后台有 300 多家开发者注册,入驻合作伙伴 50 多家,用户量逐步增长,直逼微信。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明显的反差?个人认为,核心在于人在不同的场景下,需要不同的沟通工具。微信显然不是为工作和企业场景而生,从其一出生,违和感就一直存在,而且微信在C端越强大,其离B端则越远。所以,未来腾讯在B端的竞争力必然会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