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0.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0%。高于南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13%~14%,并且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
同时,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快递联合涨价现象,矛头直指大型电商,将电商与快递公司曾经如胶似漆的利益同盟状态彻底打破。这也就意味着,自建物流成本的临界值正被打破,其成本优势将逐渐显露。
事实上,这也正是亚马逊不断在中国市场投资自建物流的原因。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就是凭借自建物流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近年来,亚马逊在中国建立了美国本土之外的最大物流体系。有媒体分析称,今年上半年亚马逊净亏损超过预期,很大原因在于其中国的库房和物流建设投入。
显然,苏宁也好,亚马逊也好,自建物流都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按照张近东对苏宁物流的布局,1996年,苏宁在南京江东门建设了第一个自建物流基地。随后,苏宁物流建设已升级到集团的战略高度,自建物流更是力度空前,苏宁云商近年来在公开市场上募集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投入了物流建设。
今年2月,苏宁物流升级为独立公司,从拿地、建设、筹建、仓储、干线运输、零配,到人财物,完全按照市场化、公司化的方式进行。
苏宁始终坚持自建物流,现在“物流云”项目即将建成,其中包括了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0个区域物流中心、300个城市分拨中心,以及5000个社区配送站,构建了苏宁物流的毛细网络,覆盖了全国90%左右的区(县)和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以苏宁物流的省内干线的建设,按照其发展规划也叫连片开发,就是在一条路线上开发,进行沿途配送。拿甘肃举例,兰州到武威、张掖、酒泉是一条线,原来都是从兰州出发进行点对点的配送,只能实现隔日送。而干线开发完成后,比如说18点截单,截单后就把武威、张掖和九泉的货在23点左右全部装车,货车连夜出发,第二天上午,武威、张掖的消费者就能看到快递员上门送货了。
目前,苏宁的“半日达”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市场,触角已深深扎入了三四线城市。对于快递行业普遍难以攻克的甘肃、新疆、内蒙等偏远地区,苏宁物流也在加强省内干线的建设,以期尽快在这些地区率先突破物流时效的限制,实现次日达。
打造“物流云” 实现反颠覆
苏宁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当季销售收入285.22亿元,同比增长15.90%,其中线上平台三季度实体商品交易规模达84.64亿元,同比增长52.26%。线下门店销售也迎来了互联网转型后的高速增长,三季度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0%。
显然,三季度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印证了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成果,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的优势正逐渐凸显。
也正是基于苏宁转型以来的深刻体验,张近东提出了零售行业互联网化的三个阶段,即传统电商阶段,主要是基于PC互联网的,围绕产品展示和交易的电商平台占据主导地位;O2O零售阶段,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随时随地虚实融合服务的趋势。
而第三个阶段就是全价值链的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开始深入零售业的内核,零售业最本质的资源,如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全方位提升,重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苏宁转型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传统零售的全价值链互联网化,在这条路径之上,前台的互联网化事关用户体验,而后台的互联网化则不仅是体验的基础,更触及零售业的本质,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为三流合一提供了技术基础,更为其社会化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这才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根本。
看看苏宁对物流互联网化的理解和部署,张近东首先提出,“要从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角度,运用大数据挖掘,深度介入并推动供应链的互联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