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上海、北京报道
进入2009年,消费者天天都会在电视上看到蒙牛“只为优质生活”的广告,可是他们不会忘记曾经的蒙牛。
三聚氰胺像瘟疫一样几乎席卷了中国的每家奶企。经此一劫,2008年12月23日,中国主要乳制品生产商蒙牛乳业(02319.HK)发出全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08年全年预计或有约9亿元人民币的亏损。这是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仅仅在半年前,蒙牛净利润还为5.83亿元(据其2008年中报显示)。而资料显示,蒙牛2007年的负债总额约为48.46亿元,资产总额约为96.81亿元。由此算来2007年蒙牛的资产负债总额约为50%。
信奉大品牌、大责任的蒙牛集团区董事长牛根生,经历了万言书风波,似乎已平稳渡过此劫。
其实争议与质疑并未消散。
根据瑞信2008年9月22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蒙牛管理层在8月察觉异样,巧合地由总裁牛根生拥有控股权的银牛及金牛公司,选择在公布中期业绩前约一个月,即8月1日,透过大摩进行配售旧股,每股净配售价22.02元,套现净额12.6亿元,银牛及金牛的持股量合降至16.42%。
个中内情,是否不足为外人道?
在蒙牛的高速运行过程中,牛根生与蒙牛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跃:“乳企本分”与现代牧业
现代牧业的创办,到底是牛根生们“回归乳企本分”的开始?还是另一次资本市场之旅?即将到来的资本市场驱动力,是否会令牛根生们再次失控?
惊险指数:★★★★★
理由:从乳源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差点让中国乳业陷入灭顶之灾。
结果:蒙牛由此出现首度亏损
2008年12月25日,本报获悉,美国KKR对蒙牛现代牧业集团(下称现代牧业)增资1亿美元获批。但据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孙玉刚透露,与传言略有差别的是,上述增资的1亿美元为KKR单独注资,无其他合资方介入。该增资由安徽省商务厅审批。
现代牧业受到关注,有两个原因。其一,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企纷纷在乳源环节进行整改和投资,回归本分;其二,根据蒙牛发言人赵远花的表态,老牛基金会曾将牛根生所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蒙牛股权(这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在摩根士丹利,用于新型农业的投资。对于老牛投资的具体运作项目,目前有案可查的便是重组蒙牛现代牧业。
自马鞍山市驱车离开,沿着一条尚未修完的市郊公路,约半小时即可达到牧场。那里的门卫告诉记者,这条路是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近年替牧场而修。
现代牧业旗下目前共5家牧场。其第一家牧场位于安徽马鞍山境内,这是该集团注册于当地的原因之一。牧场的卫生程序监控相当严密。
在牧场的大门外,走入其中的工作人员,均会自觉地穿上白色防菌外套;有个别忘记的,门卫亦会提醒。而随后,记者进入牧场“核心区(养殖区)”时,也被要求换上了相同的外套。这是为了防止人与奶牛之间互为传播“人畜共生病毒”。
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牧场内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景,而是全部采用了圈养的方式。奶牛整齐地排列在牛舍里,挨个从栅栏伸出头来,一辆饲料车缓缓驶过,撒下一小堆一小堆的草料。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了减少牛羊运动的消耗量,即使在内蒙大草原上,散养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在安徽这种草原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就更宜采取圈养。
这里最“现代”的地方是挤奶房。挤奶全部采取机械式操作。一台挤奶的流水线上,大约数十个机位,两个操作人员即可全部搞定。挤出的奶是不接触空气的,直接由挤奶嘴、通过无菌的金属管道,进入巨大的密封奶罐,直至被运去加工厂。
这里还有一台中国仅两台的全自动挤奶机。在每日的常规两至三次挤奶外,如果乳牛感觉有多余的乳汁,会自己走进机器,感觉到重量后,机械手臂会自动为其挤奶。这台仪器,也连向无菌的存储器。
三聚氰胺事件对乳业的影响,已无需赘述。现代牧场,或是蒙牛回归“乳企本分”的开始。
虽然“三聚氰胺”事件后,对奶源的重视才大量出现于公众视野。但在乳制品行业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牛根生,对奶源控制的认识理应比普通人想象得更多。以马鞍山现代牧场为例。
据记者了解,成立于2005年的这家牧场,所产牛奶基本供应蒙牛设于当地的加工厂,也有极少量供应当地中小型乳制品企业。
与三元、光明等乳企的“自有牧场”类似,由于质量能由企业完全把关,“现代牧场”所产牛奶主要做成酸奶、纯鲜奶等对原料要求严格的产品。
这些“现代牧场牌”奶制品,基本供应上海。因为这是距离马鞍山牧场最近并具有“高溢价”消费承受能力的市场。
孙玉刚对本报记者表示,因为马鞍山牧场于2006年才投产,目前尚未盈利。集团内的前述4家牧场也均已投产。此外,数家新的“现代牧场”也正在建设之中。
此前外电披露,著名的“门口野蛮人”、美国私募基金KKR计划向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投资1亿美元,入股中国乳品业。2008年9月双方已签订相关协议,公司没有第二轮融资计划。
而据孙玉刚对本报记者透露,上述增资已经获批。今年8月11日,此类“外资增资”审批权方由商务部下放至省级商务厅,“鼓励类”最高限额为1亿美元。9月,现代牧业即以此限额,向商务厅提交了审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