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银联为主导的手机支付,其第一代是以短信、二维码等方式支付;新一代是在为手机更换一张IC卡芯片,在商户终端刷卡支付。资料显示,银联已在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21个省市推广手机支付,目前计划进一步扩展试点范围。其中,银联在上海铺设了近6000个商户终端支持现场支付;另在宁波、长沙等城市也完成了初步支付改造。
“运营商和中国银联目前是一种竞合关系。”王留生告诉记者,在远程支付的大额交易中,运营商需要和银联进行合作,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联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合作。但是在非接触式缴费中,运营商和中国银联都在抢占这一市场,但运营商无疑占据着主导优势。
对于中国银联未来在手机支付上的战略方向,以及运营商加大投入力度将对中国银联产生的影响,中国银联方面以“手机支付业务涉及面复杂,暂无法给出答复”为由婉拒了记者采访。
“运营商、中国银联加大发展手机支付的策略,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第三方手机支付的发展。”成东亮说。据了解,在风险投资商的推动下,捷银、瀚银等专注手机支付的第三方支付纷纷成立,但是受制于政策壁垒、消费习惯和技术水平等制约,第三方手机支付未出现爆发性发展。
由于手机和运营商之间有着天然的捆绑性,第三方手机支付在既无政策倾斜又无资源优势的环境下更加容易被边缘化。“大型第三方手机支付可能被收购,而中小型第三方手机支付可能会被淘汰。”成东亮说。
黄胜利亦认为,“风险投资商未来更倾向投资做手机支付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的公司,而不会再青睐手机支付运营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对此,瀚银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瀚银一直与中国银联等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并按照既有策略一如既往发展。未来,这个市场不会只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移动电子商务或许会给第三方手机支付公司留存发展空间。”王留生认为,随着3G技术等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大有可为,“第三方支付可以借鉴在PC上发展经验来发展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肯定是我们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大淘宝无线事业部副总裁邱昌恒说。据记者了解,支付宝已经组建了一支较为完整的无线业务团队,并于去年6月开始相继对外发布基于多种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支付宝软件。“截至目前,每天通过支付宝实现手机支付已达10万多笔。”支付宝内部人士透露。
7亿手机用户图景
手机支付显然是国际趋势,目前,在欧洲、日本等地,“刷”手机坐地铁、买东西等已经相当普遍。2009年12月中旬,英国付款委员会还决定,到2018年10月31日逐步结束使用支票付款,积极推动电子、手机等其他各种付款方式。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7亿,随着3G业务的推出以及我国手机用户数的快速增加,手机支付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一种保守的算法是,参考日本市场手机支付用户约50%的渗透率,未来中国市场手机支付用户数量可望达到3.5亿。以2009年平均每笔交易金额200元为例,每人每年手机支付一笔就能产生700亿元市场。
按照中国银联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其中今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交易额1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
然而,与想象中的市场伴存的还包括手机支付的“成长烦恼”。
王留生认为,手机支付前后端的门槛就考验着运营商发展手机支付的决心。手机支付要求用户除有支付账户外,还需要更换SIM卡,投资成本巨大。据粗略估算,每张卡成本约需100元,再加上这个产业链上所需要配套的POS机布设、服务后台建立、原有系统改造、合作商户谈判等,一个省若要发展100万手机支付用户,前期投资不菲。
此外,手机支付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做进一步探讨。王留生说:“运营商、银联等都需要从手机支付中盈利,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收取手续费。但这不适合小额支付业务的发展。如何在收取手续费的基础上做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