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系厂商都在智能手机上纷纷发力,“如果不改变运营商对手机厂商高度控制这个体制,我觉得日本厂商要起来很难。”刘启诚表示。
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启示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一度领先于全球,成为世界争相仿效的对象。
2001年10月,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简称“DoCoMo”)开通了全球第一个WCDMA商用3G网络。
2002年,日本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KDDI获得CDMA2000的3G牌照。2005年,软银移动获得3G牌照。日本3G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目前日本3G用户比例全球最高,超过80%。
在发达的3G网络下,日本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联合开发了大量基于日本本土市场的应用,包括视频电话服务、手机电视、手机图像传输服务、音乐发送服务、手机钱包、条码解读器等。
在此之后,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成为中国、韩国等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不过,在iPhone和Android阵营强势崛起后,日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领先地位,正被快速超越。
“日本是先有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才有了宽带互联网市场,这和中国刚好是相反的。” 野村综研的刘羽指出,基于这一背景,日本的手机很强调功能化,即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应用。
日本很早就进行了PC和手机互联网的同步,例如查看邮件,手机和PC体验是很相似的,而不是像中国把PC互联网的东西搬到手机上。
项立刚指出了目前世界3G网络发展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部分手机用户上网并不需要3G如此优质的网络,收发邮件、更新博客、发布微博这样的简单应用,使用2G网络就已经足够了。
“目前还没有几个真正基于3G网络的应用能够强大到让我为了这个应用去买一款手机,或者进入3G网络。”项立刚指出,相比之下,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感受还是来自终端。
在这样的背景下,iPhone这样强大的移动终端一出现,就让日本厂商相形见绌,相比之下,到目前为止日本厂商还没有拿出多少值得一提的强大终端来。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兴衰,对中国正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市场有着重要启示。
从发展轨迹上来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在早年有着明显的学习日本模式的痕迹。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和SP合作的模式、定制手机等业务,都直接或者间接学自日本。
然而在苹果的app store模式迅速兴起后,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又开始转而学习这种新的模式,并纷纷推出自己的软件商店。
“中国移动的SP模式,就是学习的日本i-mode模式,但是这一模式相对于苹果app store来说过于复杂,现在越做越没有活力。”刘启诚指出,在日本,这种模式反过来又影响了手机厂商,导致了手机厂商创新力的不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更多的应用,“光靠运营商一家来做是不行的,需要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开发。”刘启诚总结道。
不过,目前判定日本模式已经开始没落还为时尚早。
野村综研的刘羽表示,尽管在手机终端上日本现在略显落后,但是日本仍然会对全世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日本厂商基于日本本国国民的大量应用开发,应该是国际市场应该学习的。”刘羽指出,在这一点上,日本仍然在对全世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