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移动通信市场,首先要提的便是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开创的i—mode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电信运营商加强了对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控制,并主导了日本手机的研发。
在这一模式下,i-mode手机都是NTT DoCoMo下单定制的,手机的主要功能与DoCoMo的业务配合相当紧密,这是其终端战略成功之处。
和其它国家运营商有着显著的区别,日本的几大运营商的终端部门的人员数量非常多,而且人员的素质也很高,这里集中了日本手机研发方面最优秀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运营商对一款手机的研发的管控能力是非常强的。”野村综研的刘羽指出,日本的运营商已经强大到直接给手机厂商提供一个规格表,其中包含各种零件的规格还有外观的要求和效果图,厂商就按照这个去生产,这意味着许多日本的手机生产商已经退化为代工商的角色。
与此同时,日本手机的社会零售渠道十分微弱,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手机都是通过运营商的营业厅购买,一般消费者在日本都是通过套餐的形式免费获得手机,因此在日本,通过裸机形式销售手机的方式已经很少见。
在iphone和Android阵营崛起之后,日本手机厂商很快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日本手机厂商缺乏自主的操作系统。
“这和日本手机厂商长期固有的研发习惯是分不开的。”刘羽指出,日本手机厂商多年来一直强调在某一个具体模块上进行技术化开发,而很少有人去提整套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操作系统。
记者在日本采访期间发现,目前几大日本主流手机厂商,几乎都将布局重点集中在了Android系统上。
“这是因为Android开放性的特征,能够让日本厂商根据自己用户群体的需要,在Android底层操作协议基础上叠加了一些二次开发。”刘羽分析,因此Android在日本迅速成为各大厂商的标配。
错失的中国良机
曾经在世界电子产品市场叱咤风云的日系电子厂商,在整个手机的海外市场销售上,可以用“节节败退”来形容。
以中国市场为例,日本手机厂商在这一世界最重要新兴市场接连错失良机。
“目前我们已经很难在中国手机销售排行榜前十中看到日本手机厂商的名字。”资深通信行业分析师刘启诚表示。
在早年中国移动推出TD业务时,正需要寻找一批有实力的手机厂商配合推出TD手机,但是没有一家日本厂商愿意响应。“一些日本厂商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个标准,所以不愿意加入。”资深通信行业分析师项立刚认为。
相比之下,韩国三星就在这方面要灵活得多,由于大力支持中国移动的TD业务,目前三星在这一市场尝到了充分的甜头。“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日本手机厂商的不够灵活。”项立刚认为。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手机保有率第一的国家,凭借着这一新兴市场的优异表现,三星已经坐稳了世界手机厂商前三的宝座,并借此获得了丰厚回报,相比之下,日系厂商在中国的表现则显得颇为暗淡。
项立刚举例谈到,目前大部分日系厂商在中国的管理体系都还较为僵硬,有时做一个很小的广告,都还要日本总部批准,且团队本土化不够,尤其重要的是在本土研发上,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改进,大部分日系厂商在针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应用方面都还做得不足。
虽然日本3G手机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在中国3G市场开始启动时,日系厂商却突然遭遇了iphone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否能够借助Android新机型在海外市场起死回生,目前还很难说。
“我并不看好日本Android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刘羽认为,首先大部分日本手机厂商在观念上还没有对海外市场重视起来,而是仍然将重心压在日本本土市场上。
在日本运营商主导的长期发展模式中,手机厂商的研发能力被削弱不少,表现在海外市场上,日本手机厂商的竞争力已经被诺基亚、三星、苹果远远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