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记者尽快上手,领班嘱咐记者先到厨房转一圈,把茶沏上,送到客人面前,不用着急。当天的三位男士要求看鱼,领班让记者自己捞鱼并称重,“三斤二两!拿出去就行了!记住一定要选大鱼给顾客看,要不客人要求称重,就露馅了!”“称重?怎么称?客人不是不能来厨房吗?”记者问道。
“把称拿出去称。”领班表示。
于是,记者从鱼缸里挑了一条体格较大的草鱼,用网兜捞出,拿到了餐厅展示给客人。回来时,领班问行不行?记者点头示意客人很满意。
领班去前台拿张纸条写上递给厨房3斤2两之后,便把刚才捞出的活鱼放回鱼缸,大约20分钟后,从厨房内端出了一盆水煮鱼。“上去吧,这个就是你点的3斤2两的水煮鱼。”一名厨师表示。
有人要看鱼“你就去捞,捞了放回去就行”
中午12时12分许,二号圆桌来了8位客人,他们点的菜中有烤活黑鱼,一位20多岁的瘦高个儿客人提出亲自看看他们要吃的那条鱼。
小高说:“可以,你等我一下,我去厨房捞。”小高转身带着我往后厨走,边走边低声说:“这种客人虽然麻烦,也好应付。”
进入后厨,来到门口右侧的鱼缸面前,小高拿起一旁捞鱼用的网,瞅准一条最大的黑鱼就下手了:“他们8个人,怎么也得吃条大的。”
在一旁剁肉的小王侧过脸看了眼小高:“有客人要看鱼?不嫌麻烦。”
小高费力地将鱼网放到鱼缸一旁的电子称上,鱼一直用力扭动身体,称上的数字变来变去,3.51、3.63、3.55……
小王扭头看了一眼:“这鱼3.6斤。”“好嘞!”小高听了,用力地甩甩上面的水,快步走到二号圆桌前:“你们看这鱼行不?3.6斤。”
瘦高个儿客人看了眼,痛快地说:“行,就这条,挺欢实。”
小高听了,转身就快步走回后厨,毫不迟疑的将鱼网中的黑鱼放回了鱼缸。面对我的困惑,他很自然的说:“等会给他上3.6斤的就行了,还能真给他杀这条鱼啊。”
小高再次写个条交给小王:“这鱼大啊,别差了。”
小王笑嘻嘻地接过纸条,没说什么。
小高走出后厨,开始照顾其他点菜的客人。过了没十分钟,二号圆桌的客人,举手叫小高:“服务员,换个杯子。”
小高接过客人递过来的杯子,瞟了一眼客人正在吃的烤黑鱼,没说什么走到上菜口。他拿起放在桌上的一个黑紫色抹布,擦了没两下,自言自语道:“刚才看那鱼怎么那么小呢。”
小高说完就走进后厨问厨师:“刚才二号圆桌你给上的多大的?我可是让人家看的是3.6斤的,怎么像条2.6斤的?”
厨师嘟嘟囔囔不知说了什么,小高略有不满地说:“这是人家客人没注意,要不不露馅了?人家是亲眼看见的大鱼!”
走出后厨,小高还是有些生气:“这些人,怎么能这么干。”
趁着客人少,再加上刚发生的事,小高对记者进行了系统的授课:“很多时候,客人只会问是不是活鱼,你回答是就行。有客人要求看鱼,你就去捞,捞了放回去就行。实在遇到麻烦的客人,弄死了鱼,那就给他吃这条,无所谓,就是上得慢点。咱们这鱼大都是鱼肉提前片好,客人要多大的就拼多大的,差不了多少,像刚才发生的事比较少。咱们没必要缺斤少两的。”
揭秘:掉包死鱼藏在塑料方盒中
在多日的暗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件怪事,厨房内鱼缸里的鱼从未减少过,反而还在增加。以4月5日为例,下午4时45分,黑鱼缸内12条,草鱼缸内17条;晚9时,黑鱼缸内13条,草鱼缸内23条。
鱼缸内的活鱼没有减少,但每天都会有十多份的水煮活鱼被出售,这些鱼到底是些什么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借着闲聊的机会,记者终于“混进”后厨中心地区,在杀鱼台下看到了两个白色塑料方盒(相当于一个女款短靴的鞋盒大小),盒子发黄,拿在手中有些滑(油渍没有彻底清洗干净),上面装着刚刚片好的黑鱼,下面压着草鱼鱼片。
原来,该店出售的所有的水煮活鱼的材料都是从这里拿的。
当时,只见小王正在慢慢切鸡胸脯肉,他旁边一个微胖的年轻男子正在一刀一刀慢慢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