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乐视要做成硬件免费这种模式,就是要借助生态打造刚需。只有刚需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让用户持续的停留,硬件免费才能长久的实现。否则,也就只能是昙花一现,凑个热闹。
截至2015年底,乐视手机销售超300万部。相比小米出货超7000万部、华为6220万部、魅族2000万部,可以说差的离谱;而电视方面,经三年亏本销售努力,累计销量才500万台,跟很多传统家电大佬一年千万以上的量相比,更不在一个级别。
更重要的是,乐视这种所谓“生态”会对消费者和相关制造业造成一定的伤害。消费者追求低价,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还长时间被捆绑在付费模式中,最后付出的代价更大;制造业同行则由于应付这种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利润得不到相应保障,如何对研发投入增加?技术进步与创新又从何谈起?
正是基于此,任正非才提出:“产品品质不好是耻辱,企业没利润可挣也是一种耻辱。”乐视这种破坏性伪创新势必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扰乱我国家电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战略。这就是华为对贾跃亭硬件免费论调嗤之以鼻的原因,商业模式创新只是低层次创新,真正创新应来自核心技术和制造升级。
其三:聚光灯下的“破界”模式
乐视的营销也做的很有“创意”。4月14日,乐视大张旗鼓、全明星预热的搞了一场“生态硬件免费日”。据其公开资料(暂且不论数据的靠谱性),总销售额23.2亿元。乐视会员收入20.2亿元(15年全年此项收入才27亿)电视销售54.9万台,手机销量58.2万台。
舆论哗然之际,贾跃亭也称“创造了全新的历史”。可其中数据端倪也跃然纸上:其中,会员收入20.2亿元,而硬件及衍生品总销售额8500万元。按国税增值税税率来计算:20.2亿元的会员年费税率6%,乐视应交1.212亿元;硬件销售8500万元,按17%增值税应交1445万元。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消费者在乐视官网买一台电视,货票同行的是普通服务发票,而产品的增值税发票却要等待很久。而我国服务和产品两税的增值税税率差是11%(服务类6%,产品类17%),11%税率差是什么概念?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据: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4.7%!
在此,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假设把会员收入换成产品销售呢?按17%税率来计算是3.434亿元,这两者11%的税额差是:2.222亿元!这也许就是号称“互联网内容由免费进入付费,硬件价值衰减,产业价值链正在重构”的最真实“价值”所在吧?事实上就算乐视就这样操作,也很难用法律去界定。因为这种做法在通讯行业早有先例——即充话费,送手机的模式。家电行业某资深人士表示:因为硬件与服务捆绑销售,外人很难举证是否低于成本。虽然假设成立,但很难说违法,这或许就是乐视的取巧之处。
根据乐视自己公布的数据:“卖出”电视54.9万台、手机58.2万台,销售额(加上衍生品)8500万元来计算,一台电视或手机的售价仅为75.15元,这个金额是否够得上加工费呢?这哪是贾跃亭所说的硬件价值衰减啊,这已不是低于制造成本的问题了!
另一个可能存在的事实是:乐视的做法对于大多数IT、家电厂家是不公平的,因为大家销售产品都是按17%交增值税,而乐视却可以23亿销售额,也明明售出了113万台产品,却87%金额都贴上了会员收入的标签?
尽管乐视一会儿生态理想国,一会儿要破界。但必须提醒乐视的是,破界可以,最好别越了法律法规的界,生态理想国也可以想,但别忘了一家上市公司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乐视已经站上了资本刀尖
一个零件也不生产,一台电视也不组装的企业,当然可以有自己的所谓产品和品牌;但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不可能靠OEM、聊生态、讲故事就能获得成功的。
就目前来看,喊了一年多的乐视造车终于亮相的样车,甚至连最基本的参数都没提,更别说何时可以试乘试驾了。而贾跃亭已经把乐视汽车的故事讲到了“未来会免费”的那一步,事实上,目前全球公认最先进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硬件设备价格就高达25万美元,乐视需要怎样的所谓内容生态才能让车免费?乐视又哪来的底气画大饼给投资者与消费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