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号召将引领硬件进入免费时代,而10天之后,乐视来了个四款新品同发,涉及手机、电视、VR和汽车,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跨界吧。近年来,乐视混得可谓风生水起左右逢源,从最初的一家视频网站发展到手机、电视,影视、体育,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汽车,如今似乎没有乐视不做的行业了。所以它陶醉在“无破界,不生态”的“理想国”大梦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贾总口中所谓的硬件免费时代真的有可能被乐视实现吗?只需细细推敲乐视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一些难掩的弊端,在乐视华丽外衣和发布会的超级演技之下,起码有以下“三宗罪”。
其一:光有故事能否支撑千亿市值?
乐视一直是资本市场公认的“故事大王”。乐视在资本市场的手段高超丝毫不逊于徐翔,正是由于需要就有的“利好”叠加,乐视的股价才不断被推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正如今年乐视讲给投资人的故事是超级汽车,去年4月,乐视体育宣布完成B轮80亿元融资,拿出了包括20多家机构以及孙红雷、刘涛、陈坤等10多位明星在内的豪华投资阵容。彼时的乐视体育估值更是高达215亿,创下了体育行业融资额新高。如此看来,那时的乐视为投资者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乐视体育的诱人资本故事。
从乐视体育到乐视汽车,乃至横向的乐视移动、乐视影业等,乐视融资几乎都是贾跃亭个人在做担保,这里的“赌”味十足。乐视汽车融资票面利率12%,贾跃亭提供无限责任连带担保:投资方可以在乐视汽车A轮融资时,将可转债以8折的价格折股;若是乐视汽车无法在18个月内进行A轮融资,投资人可以要求赎回。乐视体育股权融资,承诺3至5年上市,若无法上市,投资人可以要求乐视体育大股东贾跃亭,以年化收益率8%的价格赎回股权。另外,还有乐视移动融资:预期利率10.3%至11.3%,年限24个月;乐视影业融资:预期收益率基准是9%。
这些近于苛刻的条件带来的问题是:乐视项目的融资密集发生在最近一年,还款基本在17年和18年。而没有资本市场的火爆持续,乐视股价就无法维持坚挺,而高频次的融资,越来越紧的资金链和持续攀高的资产负债率(贾跃亭所持股份多数进行了股权质押),迟早会把乐视的多米诺骨牌推倒。而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反复探底的艰难大环境下,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为什么乐视左手停牌,计划装入最近题材够火的乐视影业;右手却要为以前吹过的牛而频繁融资、频繁开会。当一场接一场充满故事与概念的发布会闪亮登场,有谁知道最后一根稻草何时降临?
其二:缺乏核心技术(内容)的伪生态
尽管乐视一直以行业颠覆者自居。但事实上乐视电视硬件产品仍是亏本销售,负利定价。长虹集团企划部长刘海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对“硬件免费”的质疑, 他认为,靠纯粹内容提供,单一内容服务获利,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大部分推崇这种模式的都是新兴互联网企业,因为它们没有硬件支持,没有硬件研发能力,靠贴牌加工。而如果没有硬件制造研发能力,面对技术更新“只能坐以待毙”。
乐视生态圈一直是其各项业务宣传的重点。其核心是利用乐视的硬件作为渠道入口,辅以乐视影业内生以及外购的影视资源,形成终端+内容的闭环,从而让用户产生深度的粘性消费习惯。然而,目前乐视推出的硬件免费更像是一种变相捆绑销售,买电视不要钱或者支付很少的钱,但是需要购买视频会员服务、专车服务,以及酒类服务等。
同时,无论乐视生态圈的故事讲的如何圆满,乐视赖以赚钱的收入中40%左右的占比依旧是广告。之前一再强调的所谓生态圈,不过是换个好听的名字卖广告而已。但是靠卖广告真的可以赚回来么?
以乐视三种会员体系收费占比最高的体育会员为例,国内观众为赛事付费的习惯还远没有养成,所带来商业回报无法支撑成本,此外,今年1月,腾讯拿下了NBA5年5亿美元的网络独家转播合同,爱奇艺则接连拿下高尔夫、网球独家合作权益。内忧外患之下,乐视的会员收费还能走多久或许都成为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