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些互联网的评论,发现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人人网都会被行业专家和媒体拿出来去批一顿。(或许我因为只看自媒体和网媒,看太多了?)
不过这次最有趣的是,竟然看到人民日报的官微,“人人网消失,暴跌3/4,你怎么看?”,官方喉舌都跳出来,真是墙倒众人推啊。研一时老师讲过一个八卦,说为什么当年小马哥要做qq.com,因为曾经被新浪黑出翔……一旦有了门户新闻,就像有了核武器,可以不主动进攻,但必须手里有。这就是我们为啥很少看见门户科技频道上狂黑另外一个门户,因为没意义,直接会招回来一脸挠,最多也就是把对方财报里的负面亮点当标题糊首页上示众。
如果我们把这些写人人的文章的观点和标题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其实过去半年里说的内容也就是这么几点:人人网股价狂跌、人人网战略失误、人人网陈一舟躲在小屋炒股票,人人网卖糯米求生、人人网重走老路等等。
股价没有IPO时高而一直低迷是事实;移动互联网转型动作缓慢也是事实。但看到有的文章写的如同传记大片,“陈一舟叼着雪茄,坐在自己的总裁办公室里,敲下”卖出“的键盘按钮,一瞬间净赚几千万美元……“就不免令人称奇,这和写领导人传记那种,“主席在窗前踱步许久,突然沉吟说,XX同志来了没有?”,一样让人亮瞎狗眼。在每次获得阅读快感之后,我有时候也在想,这些内容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道听途说继而自己牵强附会去臆想创造的呢?为什么腾讯把搜搜卖给搜狗,就叫做双剑合璧,把易迅和电商都打包给京东叫全心投入,而人人把糯米卖给百度就变成烫手山芋,卖子求荣?
最有趣的是,我发现同一个记者,可能在3个季度前写的是,分析师认为人人或许不应该再继续投入在糯米上,而是转手给别的O2O大鳄更好;而上个季度,同样的记者,口吻又变成,这种做不成就甩手的作风已经成为人人网的积习。我想如果我是陈一舟肯定疯了——我是卖还是不卖?
这种类似的文章被一遍一遍去转载后,黑人人网已经成为了很多行业专家和媒体的必修课。这像极了“羊群效应”所描述的那样,当一个人的某些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就会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的进行争相仿效。更重要的是,对方确实出现了问题,所以也很难一一辩驳。
用这个比喻来描述黑人人网的惯性现象虽然非常恰当,但这并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更深层次原因。实际上,形成黑人人的群体观点,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不黑人人的学校用户恰巧不掌握这个主流话语权。这就如同,我们可以在媒体上大肆讨伐90后的滥情和不负责任,而且你似乎无法看到他们的回应,但实际上90后们要么压根不在乎这些内容,要不然他们会躲在人人网、QQ空间里去吐槽社会上的这些偏见,为啥一说90后就是工作没责任心、花心乱性没节操?
具体到人人网,其实就是我们异口同声的集体讨伐,是为了说什么,还是想用它表达我们深层次里想说又说不清楚的某种情绪——能否对曾经自己迷恋但现在看起来刻意要逃离又故作潇洒说BYE,又或是能否冷静想清到底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价值。
人人网战略转变中的漏洞
作为一个今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僧,如果你要问我,“毕业之后,你是否还会使用人人网”,可能我的回答是,“现在可能还会继续用,但过一段时间,很可能就不会用了。”像我这样的回答经常会被用来佐证人人网发展的局限性,即便是在半年前人人网宣布“重返校园”的战略发布之后,也经常有人用此来说明人人网不能作为一个持续型的社交平台。
其实,我认为人人网过去几年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这里。它曾经和开心001打过一场不那么好看的争斗,然后遏制了对方的增长,这说明曾经在白领市场他依然有过机会,用户曾经认可校内网变身更全面的“人人网”;它曾经和腾讯的“朋友网”继续死掐校园,直至对方在这块的运营偃旗息鼓,证明了在校园里的工作不是简单靠QQ好友关系链就能复制的。为什么?实名制的社交关系链,是它在SNS阶段的核心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