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中国式的商务社交,这恐怕成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话题。商务社交在国内发展多年,但是不见大的起色,甚至诸如国内商务社交将死言论不绝于耳。症结之处,国内商务社交没有摸准适合国内职场的关系网。
在人际交往中,引申而来的人脉圈子,却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血缘、地缘、业缘,同乡、校友、同僚、战友等等,都是形成人际交往圈子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中国,在这些圈子里,校友圈子又显得比较特别,有人说,世界上能够产生最好的朋友的地方是学校和战场。
目前,国内商务社交最有效的强关系正是校友关系,回顾过往不难发现,“清华帮”就是校友关系不经意间发挥出成效的商务社交典型案例。
国内很多领域,都不难见到“清华帮”。清华人自身也津津乐道几个官方发布的数字:一个是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有四百零一位曾是清华的教师或学生;另一个就是五十年代以来,清华大学共为中国贡献了三百多位副部级以上的官员。中国有句古话,朝里有人好做官,讲的就是关系。
“清华帮”结起的关系网
除了政界,商业的清华帮也十分耀眼。根据一份清华创业者之不完全名录显示,搜狐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物理系,北极光创投邓锋1986年毕业于电子工程系;麦田音乐宋柯1988年毕业于环境工程系;迈瑞生物医疗徐航1999年毕业于生物医学工程系。
再如1999年,陈一舟与从斯坦福认识的两个年轻人拿着风投回国创业,来到清华找人,第一个被找到的是当时成绩第一的周枫。学生时代的周枫住在103寝室,当时正在上铺睡觉的他突然被三个陌生人推醒,喊他下来,问道:“听说你是你们年级里成绩最好的?”聊了一会儿,热血的周枫就决定到清华门口的ChinaRen打工去了。周枫当时主要给ChinaRen写邮箱,同去兼职的牛人还有周枫的下铺许朝军,以及住在他们隔壁宿舍的王小川。最多的时候ChinaRen聚集了大几十号清华计算机系毕业和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的学生做兼职,甚至还专门在清华旁边找了一个三才堂写字楼。因为不少学生们去兼职打工,那个夏天成了是清华计算机系老师最痛苦的一个夏天——全班至少一半的人都逃课。
后来的故事大家众所周知,他们都成了叱咤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周枫后来出国深造,回国后做了网易有道CEO;王小川在搜狐坚持十多年,最终打造了搜狗的三级火箭体系,并将腾讯的搜搜并入怀中;许朝军从搜狐离开后,又历任原校内网负责人、盛大边锋总裁,后来又满怀创业激情投身移动互联网,创办点点网和啪啪。
当然,他们还仅仅是清华帮的一个缩影。清华帮好似一副群像,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但同时他们却又有着共同点,他们团结、他们一呼百应。
校友纽带助推圈子共赢
在美国,高校都非常重视经营校友圈子,每年有大量捐款都来自校友。很多名校还有专门的校友网站,如哥伦比亚的校友网站,首页只有四个部分:E-connection(在线校友录)、Career Support(职业帮助)、Gathering(捐赠)、Learning(继续学习)。无独有偶,杜克大学,也在校友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放上了Career Service(职业服务)的选项。
在中国,校友圈子是被严重低估的资源。事实上,在职场和商场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因校友圈子而促成的共赢局面,但国内商务社交却至今没有深入挖掘这层关系下的宝藏。目前,国内有些高校校友圈子的经营走在前面,除了前述的“清华帮”外,人大校友自发在各地举办金融论坛;北大自发组织了一八九八校友创业咖啡馆;中科大校友自发组织中科大新创基金会。
校友圈子的重要性在近十几年来形成的中国金融投资领域里开始逐渐凸显。人大有上海的浦江金融论坛,在北京的燕山金融论坛,南北呼应以文会校友。一年四次,每季论坛都与当时的金融市场形势、证券投资密切联系,参加论坛的人员多数是人大校友,规模常在二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