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本人最近研究电压调整芯片得出的编程电压调节大法,特别是用于TX97的主板,未曾见过报道。电压调整芯片多采用HIP6008CB或HIP6003,许多主板,包括PⅡ和P6主板还在用此芯片。该类芯片的vid0、vid1、vid2、vid3
分别对应芯片的3脚、4脚、5脚、6脚。CPU的核心电压是由该芯片的vid0,vid1,vid2,vid3编程而得。具体编程如表1。 为了区别,主板上相应的编程跳脚用大写字母表示,芯片的编程管脚用小写字母表示,两者并不一一对应,不同的主板两者的对应关系需测量后才知道。在进行实际跳线操作时只要将表1中的0处短接便可。一般来讲可以调出2.0V至3.5V之间的任一电压。如TX97E(Rev1.12)用万用表的X1挡量测出主板上VID0的1脚,与芯片的vid0(即芯片的3脚)相连,主板上VID0的3脚接vid3(即芯片的6脚),主板上VID1的1脚接vid1(即芯片的4脚),主板上VID2的1脚接vid2(即芯片的5脚),主板上VID0的2脚、VID1 的2和3脚,VID2的2脚全为地。当核心电压为2.2V时,用于3×75时工作很正常,但必竟电压太低,用于3×83时会死机,现想调整电压为2.4V,拨掉所有的VID0、VID1、VID2(VID3未焊)上的跳线帽,只用一跳线帽插在VID2的1-2脚上使其短接,开机实测电压为2.4V,用此电压3×83进入WIN95一切正常。同理拨掉全部跳线帽,输出电压为2.0,此时3×66 正常。跳线帽插VID0的1-2、VID1的1-2、VID2的1-2、输出电压为2.7V。 这些跳线的设置与主板手册所述并不矛盾,手册上的某些跳线帽其实是多余的。外频电压与上述芯片和编程无关。 为了解决超频CPU的散热问题,本人从硬件上进一步挖掘潜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下面是本人采用的几个办法,供大家参考。 一、改善机箱的散热 如果条件允许,电脑最好"赤膊上阵",即卸掉机壳,这时散热效果远胜过在机箱内装几个风扇。例如,本人采用立式机箱,去掉机壳,安放在我定制的电脑桌右下方的柜子里。柜子后面无挡板,接插线很方便,同时也利于散热通风。用电脑时将前柜门打开,以执行开机、存放盘片操作。由于柜子较电脑机箱大,这样电脑既不占用桌面,散热又好。这样做时要当心老鼠、飞虫、爬虫等进去做窝后散尿,给电脑带来致命伤害。好在立式机箱内的主板是立着的。经测试,柜门打开或关闭,屏幕显示内部温度相差2度。 二、改善各板卡芯片的散热 由于超频后外部总线超出规定频率,显示卡或声卡增加了额外负担。你可以让电脑工作一定时间,然后摸摸各芯片的发热情况再定需不需要加散热片。例如本人用的S600DX显卡、1816声卡都比较热。这些板卡原来什么散热措施都没有,自己给板卡有关芯片安个散热片,有条件的话,再在芯片与散热片之间涂抹些导热硅脂。加散热片时千万要注意,散热片与芯片之间要紧密接合,如果中间有距离,则散热效果适得其反,因为中间的空气起保温作用。 三、改善主板外频供电能力 Intel 166MMX,内核电压为2.8V,电流4.75A,I/O电压3.3V,电流0.54A; Intel 166MMX,内核电压为2.8V,电流5.7A,I/O电压3.3V,电流0.65A; Intel 166MMX,内核电压为2.8V,电流6.5A,I/O电压3.3V,电流0.75A。 上述情况是指外频是66MHz时的Intel CPU电能需求情况。但由于超频,外频用到75MHz或更高,此时CPU需要的电能会超出上述数据,特别是I/O需要的电流更大,并且所需电流与工作频率成正比。某些主板如华硕TX97-E的说明书上就不主张超频使用。其2.8V开关电源采用较大的N型场效应管NEC K2941或45N03(30V,45A),其功耗较低,供电较富裕,从主机工作时该管的表面温度较低可以说明。但3.3V电源并没有采用我们想象的开关电路,而是采用传统的串联稳压电路(其它主板也是这样的),尽管所供电流只有1A左右,但功耗较大[管子功耗=(5V-3.3V)×电流]。3.3V电源除了供电给CPU外还要供电给168线内存条等,超频后这些部分的耗电都会大增。原电路采用较小的N型场效应管K2415作为调整管,表面温度较高。改进方法是找一只电流大的N型场效应管。同时从BIOS的检测数据中也可以看到主板温度有所下降。如果需要(例如用PⅡ233以上的CPU时)可用并联N型场效应管NEC K2941或45N03的方法增加内核的供电电流。作为同类场效应管,可以通过并联使用来增大输出电流。TX97-E上其它管子作用简介如下。与K2941并排的另一只外型相仿管子是2.8V开关电源肖特基续流二极管。与K2415并排的另一只外型相仿小管子是主板上三只风扇电源负极共用控制管。 |
【收藏】【打印】【进入论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