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听说国科控股目前在做一只基金,那这只基金在中科院企业的社会化改革中,是否就近水楼台、有先天优势呢?
邓麦村:首先这只基金并不是国科控股做的,国科控股的定位也不是做直接投资的。
这只基金是国科控股旗下的控股公司叫国科投资发起设立的,叫国科瑞华投资基金,募集了1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他们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助力科学院所投公司的社会化改革。
从国科控股的层面来说,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国科投资的定位是他们自己选的,能否赚钱也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复制”联想
《21世纪》:除了成立基金,中科院还和联想控股一起发起了“联想之星”等项目,那中科院准备如何借力让更多的“柳传志”走出来呢?
邓麦村:事实上这是我现在最愁的事情:怎样才能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去创业。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按照路(甬祥)院长的说法,是要形成一张网。这张网能把项目、人才、市场和资本四者糅在一起。
中科院与联想控股合力做的这个联想学院,希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想从人才培训入手,引发一系列事情,比如孵化器、投资、知识产权运营以及人才激励甚至国有资产管理等等问题的探讨与创新。
路院长甚至认为,办联想学院要比产生一个联想更重要。希望通过培养科技人员带着成果去结合社会资源创业,若干年后能出一批像联想这样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科院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21世纪》: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国科控股会否跳下去自己做投资呢?
邓麦村:创业团队对资金担心过度了。社会上资金很多,只是科研人员也不了解投资行业,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对科技的理解本身又有一定距离。恰恰国科控股就在中间,一边对科研院所比较了解,另一方面对VC/PE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们也在考虑在这中间做点工作。
但即使未来有钱了,国科控股也不会直接做投资,更多地会以FOF的角色出现。比如拿出一部分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起来做引导性基金,和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比较发达的地方政府联合成立孵化基金等等。其次,中科院也在考虑建立投资人超市,希望能够把一些科技成果推荐给投资人。
我们也一直在琢磨:VC、PE目前投成长期项目、Pre-IPO的项目比较多。投资萌芽期和创业期这期企业是否有好的盈利模式?比如我们投资于萌芽期和创业期企业,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能否卖给VC、PE?
《21世纪》: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孵化器了,中科院设想中的又有何不同?
邓麦村:现存大部分孵化器主要起的是政府功能,比如提供工商注册、房租、财务税收服务等便利。但把企业孵化成“金蛋”并不那么简单,一个技术要变成产品,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和工艺来整合才能成功,而从产品变成商品更需要人才、资金、市场和管理。
联想控股的孵化器也好,我们要做的也好,不可能有政府功能,做的就是更多技术和管理等专业性的帮扶,比如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找到配套技术,把某个核心成果尽快变成产品和商品。中科院正尝试在深圳运作一个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研究怎么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一种生产要素,从而更好地推进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一些研发课题往往不是从市场需求来的,结果出来的东西难以被市场接受。因此国科控股也在谋划一个产业研究中心,希望能够通过对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为研究所科技创新服务。总是有人在说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多少,但有人问过没有什么才叫科技成果?我认为市场可接受的就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