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TX电源规范”,我们每次都能在电源产品上看到它,这个规范又是怎么个回事儿呢?我们可以从ATX电源规范的几次重要变化中看出个端倪。
● ATX电源规范的诞生
实际上,“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机板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而ATX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设计的电源。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外形尺寸并没有多大变化,其与AT电源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ATX类电源总共有六路输出,分别是+5V、-5V、+12V、-12V、+3.3V及+5Vsb。
● ATX电源规范的几次重要版本变更
从P4开始,为了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电源规范开始使用ATX 12V 1.0版本,开始使用高负载性更强的+12V电压为CPU供电,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而到了2003年4月,Intel发布了新的ATX 12V 1.3规范。新规范特意制定了单路+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的限制。并且ATX 12V 1.3规范中还规定了电源的满载转换效率必须达到68%以上,因此电源厂商必须通过加装PFC电路来实现。
2005年,随着PCI-Express的出现,带动显卡对供电的需求,因此Intel推出了电源ATX 12V 2.0规范。Intel采用双+12V输出的方式,来解决大功耗显卡问题。其中一路+12V仍然为CPU提供专门的供电输出,而另一路+12V输出则为主板和PCI-E显卡供电,因此主板电源接口也从原来的20针增加到24针。并且要求电源满载转换效率的标准提升至80%以上。
在此之后,Intel又发布了2.01、2.03等多个版本,主要提高了+5VSB的电流输出要求。2006年5月起,Intel又推出了ATX 12V 2.2规范,相比之下,此版本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了最大供电功率。直到2007年2007年4月ATX 12V 2.3的出现,其主要是针对硬件升级以及双核、多核处理器的功耗改变。
● 全新变化的ATX 12V 2.3版本
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ATX 12V 2.3版本,因为在此版本中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规定。 在300W以下的电源不再有双路+12V输出设计,主要是因为用户的配置进行设计,想比之前的设计更节能。
而300W以上的电源对于+12V输出重新定义,2.3标准中的+12V1输出能力得到了提升,+12V2输出能力则下降了,为了适合新主板和显卡的设计,也由此直接反映出显卡功耗不断提升与CPU功耗持续下降“鲜明”反差的特点。
同时,首次建议各大电源生产厂进行节能设计,建议电源在20%、50%和100%负载下转换效率都达到80%以上,而功率因数则需要大于或等于0.9。这也是美国强制实施的80PLUS计划,对于电源的设计和成本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此外,2.3版本电源更加强调了环保要求。在2.3版电源规范中,对于RoHS标准进行了重点强调说明,其中特别提及了欧盟、中国对于该标准的关注,这是以前2.2版电源规范中没有的内容。说明了环保将是未来电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对环境或者人体可能产生危害的物质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 选购原则
因此,在选购电源的时候,我们最好应该尽量选择更高规范版本的电源。首先高规范版本的电源范的+12V、+5V、+3.3V等输出的功率分配通常更适合当前计算机配件的功率需求。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一套旧的系统,并且恰恰是显卡功耗小于CPU时,选择上代的ATX12V 2.2版反而更适合一些。
另外,我们从上述的版本变化中可以看出,每次变化都是Intel在牵头,根据自己CPU产品的发展状况以及耗电情况来“勒令”其他配件厂商(除显卡、内存、硬盘外),被动改变自己的产品类型,因此如果哪家厂商先摸到Intel下步要出什么牌,谁就能占到市场的先机。因此我们再选购时也应该注意到Intel这个行业巨头又有哪些动向,以免出现产品到手后不久就被淘汰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