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空间有多大?
做好了成本控制之后,盈利看起来似乎并不困难。“传统卖场卖一台笔记本要至少多卖80元才能赚钱,我只要多卖5元钱就已经可以赚钱了。”刘强东说。
目前,京东商城已经跟几乎所有的3C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京东目前最大的一个类别——笔记本为例,京东上有30%的笔记本都是品牌方为京东专门定制的,随着规模的扩大,京东已经开始显现像国美、苏宁一样掌控产业链的潜力。
而这种掌控很容易像国美、苏宁一样,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挤压供应商的基础之上。京东也曾有过为了吸引用户或者拿下市场,而将某些产品“赔本甩卖”的经历,可是这种低价究竟能持续多久?低价与盈利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刘强东表示,京东商城目前的毛利中有46%都是来自厂家的返点,由于京东的销售规模巨大,返点成为京东的重要利润来源,未来这种模式还将继续下去,按他的想法,未来这个比重将达到65%~70%。
实际上,京东的盈利问题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严峻。刘强东回忆,在开始做电子商务的2004~2007年,京东就已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销售额分别从1000万元增长到3000万元,增长到8000万元,再增长到2007年的3.6亿元,关键是在这几年中京东一直是盈利的。
从2007年开始,随着风险投资的进入,京东开始了大规模对外投资的阶段,包括巨资兴建仓储、物流、配送队伍以及呼叫中心等,而在刘强东“管理财务”的角度来看,由于投资而造成的亏损不能完全叫做亏损。
而且从2007年开始,京东商城的对外投资能占到销售额的10%,不过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这个比例将缩小为不到1%,对整体盈利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小。
更让刘强东感到不担心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京东商城已经开始实现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正,虽然真正的财务盈利据他估计要到2012年、2013年左右,但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困难。
看现在就是看未来
外界屡次传出京东即将上市的传言,不过刘强东表示,直到6月的一天,他才第一次开了一回与上市有关的管理层会议,由大家投票决定是否有上市的必要。
“我们相信我们未来都会是有钱人,但我们并不追求上市。之前有投资进来,投资人给出的估值已经跟上市差不多了。”刘强东说,与华为类似的是,京东一直都是全员持股,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都有机会获得股票,与华为不同的是,这些股票全都免费赠送,相当于刘强东从自己的持股中拿出30%左右分给了员工,每当有投资人进来,员工手中的股票都可以随时变现,这增强了京东商城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刘强东估计,5年之后,由于规模增大,京东的增速可能只能保持100%,但他预计京东在后年(2012年)就能超过沃尔玛中国的收入,2012年就能超过国美、苏宁。
做出这样的判断,刘强东的依据是,目前中国有几千万个电子商务用户,而京东的注册用户只有800多万,相当于京东只抓住了其中的10%,到2014年,中国将有3亿电子商务用户,如果京东能抓住其中的20%,支撑至少600亿~800亿元的销售规模其实并不困难。
刘强东并不愿意外人把京东商城仅仅理解为一家垂直类的B2C企业,他更接受的说法是综合类电子商务企业,只是目前在3C市场优势比较明显,据了解,除了从去年开始上马的百货商品之外,今后还计划推出食品、饮料等更丰富的百货。
当然风险也随之而至,与3C商品兼容并包、全部上柜的策略不同,百货商品与3C有着不同的规律,不管是一台电脑还是一把梳子,至少配送成本是相同的,利润水平就会有明显差异,如果不能对百货商品进行准确筛选,在一定时期内总也卖不出去是非常可能的。
不过刘强东对此并不担心,京东现有的整个流程、庞大的数据和信息系统以及对他自己应变能力的自信都让他信心满满地去接受这场挑战,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并不怎么在乎别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