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新浪科技配图)
作者: 南方周末台湾报道组 发自台北
"政府不能提供太好的环境,不能太保护,否则就没有足够的压力。"
"五十年后,中国的创新是世界主流,因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在这里。"
"中国要真正崛起,就是要对人类的贡献最大,比美国人的贡献还要大。这就靠跟中华文化有关的王道精神,因为西方文化比较霸道,你死我活,而我们讲求的是共融共存。"
在华人世界里,他几乎是最早把自己创办的一家小企业做成了世界品牌。今天,来自台湾的宏碁已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品牌,仅次于惠普。
而他走过的路——从低附加值的装配制造业逐渐过渡到高附加值的品牌创建和营销,正是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不得不奋力跟进的一条路,尽管荆棘密布。
回过头来,66岁的施振荣觉得,他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找到并突破了影响华人世界未来发展最大的瓶颈,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包括师傅留一手、传子不传贤、害怕失败死要面子等。
而突破传统文化瓶颈的,最关键的是要跟人性做斗争,比如权力欲,比如自私。
他希望通过宏碁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影响进步的观念是可以突破的,全球华人是可以形成一种新思维,乃至新的软实力,那就是推崇共生共荣的王道精神。“这是一场宁静的革命。”施振荣说。
上周,《远见》杂志在台北举办的第八届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上,施振荣因为他1992年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而获得了2010年华人领袖终身成就奖。
所谓微笑曲线,就是一条像微笑嘴形的曲线,两端朝上,左边是研发与服务,右边是营销与品牌,而中间是利润最低的制造组装。该理论认为,在附加价值的观念指导下,企业只有不断朝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
而台下的施先生,异常谦逊礼貌,总是挂着孩子般的笑容,总是不忘在人群中牵着太太的手。
产业升级,信心是关键
南方周末:现在大陆和台湾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产业升级:大陆要从低端制造业往上走,台湾要从代工制造业往品牌企业走,但两岸喊产业升级都喊了很多年,迄今没有成功。在您看来,产业升级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
施振荣:升级本来就要很长时间,而且永无止境的。要升级,第一是看努力够不够,第二是看时间够不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信心。
现在两岸对升级的信心都不是很足。我们打品牌,大家都没有信心。信心从何而来?信心是长期的经验和能力的积累。
我认为,政府不能提供太好的环境,不能太保护,否则就没有足够的压力。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资源辅导,但是你不跟,对不起,你死我顾不了你。而跟的人,可能会有一些失败,这是一个过程,也没有办法,不能怪跟着政府走还死了,就抱怨,政府误导我。没有误导,这是非走不可的路。
南方周末: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中小企业,要转型其实挺难的,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还像您说的没有信心。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怎么定位中小企业的未来,怎么平衡产业升级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小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的就业。
施振荣:我的感觉还是观念要先有所突破,要在还没有被淘汰之前,找出一些活路,这些活路就是必要的合并,把资源做更强的组合,为下一步竞争做准备。
问题是,在美国,中小企业间的整合很普遍,而在台湾——我是台湾中小企业互相整合的发动者——却还有障碍。
最大的问题还是观念,因为企业被并了以后,好像是输了,是面子问题,是权力问题。但是我认为,与其被逼到死路,自己拼命了半辈子的财富也付之东流,不如提早准备转型,准备企业间的整合,这样也是对社会做最大的贡献,因为你的东西,借用别人的生命,能够延续下去,同时也能保护你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一些财富,要命不要面子。
南方周末:现在华人企业转型升级都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就是打造国际大品牌。大陆的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后,国际化却遇到了很多阻力,现在被迫退守大陆市场。从联想来看,大陆企业想做国际性大企业,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施振荣:我的看法很简单,因为联想要速成,以为买了IBM就可以速成,速成不可能。要慢慢累积那些经验,尤其是人,你整个国际的经营团队的质跟量一定要过,才可以。
宏碁累积了30年,很长的时间。所以我认为联想教训很大,但只要企业还在的话,这个教训本身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帮助,而且,这些经验也可以分享给中国所有需要国际化的企业。
对整个中国所有要国际化的企业来讲,最大的问题,当然是和老外管理的信心。问题到底是出在外国人还是出在中国人,恐怕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大家互信的基础没有建立起来,大家还不习惯,没有这样的经验。环境就是一个文化,国际上的双文化的融合、管理,是更需要时间的。台湾跟大陆两个文化相同,但建立互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更何况中西文化的整合?
宏碁只有3%的营业额在台湾,剩下的全部外销。而且宏碁的管理层,一半以上都在国外,高级的甚至得都在国外,算是最全球化的企业了。但即使现在,宏碁管美国都有问题,所以我找欧洲人管美国。
“王道”胜“霸道”
南方周末:ECFA签署实施后,对宏碁、对台湾企业有什么影响?
施振荣:我一直比较强调全球化的思维,因为全球化要用全球的资源,用全球的人才。而在过去,有一些敌对的因素,等于全球就切了一大块。
ECFA之后是一个开始,把这一块,主要是心理的障碍解除了之后,我们要做全球化的运作,会更有效。尤其我们可以真的借助整个华人市场,作为我们下一步对人类贡献更大的基础。
我们中国的创新在三五十年之后是世界主流,就像今天美国的创新是世界的主流一样,因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在这里。这样的机会是存在的。
你要不要在这方面做努力呢?很现实的说,你要具备那个能力要累积三四十年,你要不要去累积,而且这个累积要跨代,我们要问自己。
中国对人类的贡献早期是很大的,这两百年,几乎没有什么贡献。现在再崛起,不是靠强大人多,而是对人类做贡献,做更大的贡献。
南方周末:这个贡献来自哪里?您刚刚说微笑曲线往两边走的话,管理更重要,而管理又跟文化息息相关。您能不能总结下,50年后中国世界级企业的管理模式,可能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跟欧美的区别又在哪里?可不可以扩大到中国崛起的所谓的软实力?
施振荣:这个贡献就来自中华文化有关的王道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中国要真正崛起,就是要对人类的贡献最大,比美国人的贡献还要大。西方文化比较霸道,你死我活,而我们讲求的是共融共存。
欧美的霸道文化有问题。因为你霸道的时候,只有以利服人,我们是以德服人。以利服人的话,你只要有一点问题,大家就落井下石,一定要把它换掉,因为你太霸道了,没有结善缘。
而王道精神违反人的权力欲,需要克服人性的盲点。像我当初创业的时候,基本跟这个精神是吻合的。比如说垄断。我有机会垄断台湾的资源,我不要;我有机会到拉丁美洲、墨西哥拿到很大的占有率,我就说最好不要超过30%,超过30%就有点垄断。为什么?你会腐败。独强的环境不利于你延续的。
我相信王道精神才是可以对人类持续做贡献的一个模式。当然只有王道没有能力,也没有用,你要有科技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也是要了解西方的先进的东西。人性的问题,专业的问题,都要同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