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手机厂商通过内置一些经典游戏、英汉词典等软件,会成为手机销售的卖点。而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形形色色的手机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内置”正成为这些手机软件热衷的推广渠道,甚至这“内置”也成了手机厂商、总代理乃至卖场盈利的新伎俩。
据媒体报道,“手机软件厂商对于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过各种渠道将自身的产品装入手机成为软件厂商推广产品的最有效手段,从手机游戏到阅读软件无一例外。”有手机游戏公司的老总更是对媒体透露称,“仅仅游戏内置一项,每个月能够产生的利润就可能达到3000万元。”
满足用户需求,还是“强奸”用户意愿?
笔者认为,内置一旦在质和量两方面发生变化,那么,就极有可能因商业利益驱使下的过分内置,让手机成为流氓软件的新阵地。一旦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不仅是手机厂商的悲哀,更是尚未产生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的手机软件的悲哀。
无疑,购买该手机的用户是被迫接受这些内置软件的,甚至在购买后也不知这内置的情。
内置到底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还是“强奸”了用户的意愿?用户购买的是手机,如果事先内置一些用户没有吸费陷阱、有口皆碑的常用软件,那么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满足。而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为商业利益而只要付费就给内置,那么,这就不仅是强奸了用户,而且用户买到手里的已经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部吸费机器。这样的手机,别说用户拿钱买,就是免费送给用户,恐怕都没人敢用。
从内置软件的类别上看,浏览器、词典、输入法这些常用软件的内置是必要的,一些有品牌特色或机器专有的游戏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各类软件极大丰富,选择余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内置哪一品牌软件更合适?这内置与不内置的标准是应该像竞价排名那般谁出的钱多就内置谁的?还是应本着用户体验和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进行公正的选择?
内置软件到手机虽非新鲜玩意儿,但以前的内置多是由手机厂商掌控或运营商定制。而如今,内置更多的是指那些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惜损害用户权益和品牌信誉的行为。
他们更多的借助于山寨机、杂牌机,以及品牌手机的存储卡渠道,内置的已经不仅仅是浏览器、词典这些对用户有用的软件,而是各类能悄悄“上网”的游戏和软件。以不同方式“吸费”进而分成获利,是他们共同的动机和目的。
如果说山寨机内置软件是在透支其超低价优势而自毁前程的自杀式行为,那么,笔者要说的是,但凡有点品牌价值的品牌手机厂商,都需要警惕这种内置软件对用户利益和品牌声誉的侵害。
内置行为亟待标准和规范约束
手机内置软件,不仅要适可而止、有所选择,而且更需要有一个行业标准或规范,做好把关和监管。否则,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对手机品牌而言,过分的内置将是对手机品牌的莫大伤害。
从内置的手机类型看,可分为品牌机的内置和山寨机的内置。山寨机超低价的背后隐藏的正是收费内置来增加营收。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山寨机”当中内置了不少软件,会自动连接SP服务,从而造成用户话费增加,甚至成为话费的“黑洞”。
而对于品牌手机,除运营商的定制机会内置一些软件和服务外,总代理和卖场要内置软件至品牌手机,往往是以随机附带的存储卡为入口。之所以会刮起内置风,一方面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下的销售利润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机附带的存储卡恰恰让总代理甚至卖场得以借此将软件内置发展成赚钱伎俩。
不管是总代理还是卖场的内置行为,用户并不晓得这其中的门道,而只能将这笔帐算到手机品牌的头上。因此,手机厂商应与总代理和卖场签订一个内置约束协议,以某种标准从质和量等方面来制定具体规范。这不仅是对内置的约束,更是对品牌这笔最大的无形资产的必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