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的哲学课本里,大家都学习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其实所谓的辩证主义,说白了就是任何事体都没有绝对的好,绝对的坏,我们看事情必须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再得出结论。事实上,辩证法的思想对于我们选购液晶显示器也是同样的适用。
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液晶显示器时就反映一个问题,对于一些液晶显示器卖点,感觉左右为难,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比如近期备受关注的超高动态对比度,广色域,尺寸等等问题,既有支持的声音,亦有反对的声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令很多普通的消费者看了感觉如跌入云山雾里。
由于我们目前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厂商、商家、甚至论坛枪手都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普通的消费者选购液晶显示器,即是帮助,也是误导,面对这些文字的“攻势”,消费者又如何能够分辨出真假,识别出是非呢?
为了让大家对目前液晶显示器的一些热点选购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避免只听一面之辞,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列出四大焦点问题,并为大家送上正方反方的意见,方便大家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避免进入选购的误区。
问题聚焦一:D-SUB接口够不够用?
近期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不断下降,比如1499元的20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1299元的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1199元的16英寸液晶显示器,这些高性价比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无疑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些产品的配置上,有一个参数非常碍眼,就是往往这些高性价比的液晶显示器仅仅只配备了一个D-sub,也就是模拟接口。
|
D-SUB是否不够用 |
很多人就认为,模拟接口性能不佳,容易令显示器数据丢失,出现画面失真的情况。这种观点也影响了非常多的消费者,不少人就是因为听说了这样的观点,因而放弃了选择这些超低价的液晶显示器,那么,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D-sub接口是不是不够用呢?
|
双接口才是王道? |
支持D-SUB接口不够用的观点就认为,模拟信号对于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再通过电缆传输到液晶显示器里,而后再通过液晶显示器里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而正是由于经过D/A和A/D2次转换,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而DVI数字接口的数字界面保证了全部内容采用数字格式传输,保证了主机到显示器的传输过程中资料的完整性。因此,购买LCD必须购买配备了DVI接口的产品。
而支持D-SUB接口够用的观点就认为,确实在理论上D-SUB接口可能存在着损失一些图像细节的缺陷,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想看出来这些缺陷,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就普通的用户而言,谁也不会有那份闲功夫去仔细地研究一些画面的微小细节。也就说,区别不是没有,但是对于使用并没有影响。这样一来,大家在选购LCD时就完全不必在乎到底是DVI接口还是D-SUB接口,D-SUB接口已经完全够用了。
笔者观点: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就是对于22英寸以下的LCD而言,D-SUB接口其实是够用的,当然,随着屏幕尺寸更大,D-SUB接口的问题就会突显出来。
问题聚焦二: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
在2007年,动态对比度技术风靡市场,凡是配备了动态对比度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均成为了抢手货,而动态对比度也从最初的2000:1,3000:1一直窜升到了10000:1,12000:1乃至到20000:1,那么,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呢?
|
动态对比度确实有优势 |
关于动态对比度是否实用的问题,事实上从动态对比度出现开始就已经存在。所谓的对比度是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显示器的白色亮度与黑色亮度的比值,即所谓的原始对比度。而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很多厂商利用对背光灯管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精密程度来动态调节背光灯管亮度,令到其全黑画面下最低显示亮度达到更低的水平,以此换来更高的动态对比度。而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各大厂商纷纷在动态对比度上做文章,争相推出拥有更高动态对比度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