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S.M.A.R.T的预测效果究竟如何?
通常我们面对的硬盘故障可以分为两大类:不可预测和可预测。
不可预测故障,通常指不可预料的电子和机械故障,这类故障发生在瞬间,如硬盘加电状态意外碰撞导致硬盘磁头撞击盘片,或瞬间电流过大引起的芯片或电路故障。通常是在S.M.A.R.T反映出性能下降之前,硬盘就已经不能工作。而这些只可通过质量、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的改进以及使用过程中规范操作来降低不可预测故障的发生率(例如硬盘防震技术的开发和进展,有效降低了硬盘震动物理故障的概率)。
可预测故障具有在硬盘完全不能工作前,其相应的参数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S.M.A.R.T此类实时信息检测技术监测其属性来进行故障预测、分析和提供建议,从而加以防范。此类故障中包括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例如许多机械故障都被看作是典型的可预测故障,S.M.A.R.T技术对于此类故障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发生故障之前,可以发出提醒用户备份数据的通知,保护用户的数据。
据研究数据表明,利用S.M.A.R.T技术可预测的硬盘故障中,60%为机械性质的,40%左右则是对软性故障的有效预测。随着S.M.A.R.T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渐渐成熟,可预测出的故障种类将越来越多,对故障的防范措施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效。当然,对不想开启S.M.A.R.T技术的读者而言,也可以在BIOS设置的“Advanced BIOS Set Up”选项中将其关闭
七、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解答
1.组建RAID之后,S.M.A.R.T是否仍然生效?
用户组建RAID之后,S.M.A.R.T功能仍然有效,但是这需要RAID卡控制芯片支持S.M.A.R.T功能。实际上,RAID卡的S.M.A.R.T报警功能与硬盘在常规状态下的报错信息并无太大差别。报警时,相应模块所对应的硬盘指示灯(通常为红色)会长亮以起到警示作用。
2.为什么监测不到USB接口外置硬盘的S.M.A.R.T状态?
对于一个USB接口外置硬盘而言,系统将它判定为一个USB设备,监测不到S.M.A.R.T信息是因为USB标准中没有此项规定。此时虽然硬盘自身仍然在记录S.M.A.R.T状态,但由于它是USB外设,系统就不会监测它的S.M.A.R.T状态。
3.S.M.A.R.T功能对系统性能是否有影响?
硬盘记录S.M.A.R.T信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线(On-line)”收集,所谓在线收集就是硬盘在工作时,根据硬盘的实际工作状态收集到的信息,硬盘实时或在指定时间段内更新自身的S.M.A.R.T数据。举例来说,如果一个ATA硬盘在写入数据到一个扇区时,遇到一个不可修正的错误,硬盘会及时把这个信息更新到SMART数据中;对于SCSI硬盘,如果它设定的S.M.A.R.T更新周期是4分钟,则它会把在4分钟内收集到的相关S.M.A.R.T信息更新到S.M.A.R.T数据区,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周期的跟踪。在线收集状态对系统性能没有影响。
第二种是“离线(off-line)”收集,离线收集是硬盘收到主机发来的一些特定指令时而进行自检测试,此时硬盘会处于“idel”状态或错误修正状态,在这类情况下,硬盘自身将作大量动作以测试健康状态,导致硬盘对主机发出的正常要求产生延迟。所以离线收集状态会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
4.S.M.A.R.T技术对相关信息的记录是否有周期性?
对于SCSI硬盘而言,记录S.M.A.R.T信息有周期性,一般情况下周期处于4分钟~120分钟之间。这个值在硬盘出厂时就已设定,并且只能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修改;而对于ATA硬盘,S.M.A.R.T信息的记录则没有周期性。
八、写在最后
经过近9年的发展,S.M.A.R.T技术已成为ATA/SCSI规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硬盘厂商关于数据保护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也基本是建立在S.M.A.R.T技术基础上的。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S.M.A.R.T具有被动性的检测、预警功能,被新兴的数据保护技术衍生为可主动修复的功能。随着硬盘技术的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S.M.A.R.T技术将给用户的数据提供更多保障。 |
|
【收藏】【打印】【进入论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