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只有不断地融资,才能扩大市场份额,而扩大市场份额,又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原有的投资人,想要自己最初的投资能有所回报,会不断促进这个循环,帮助京东赢得新的投资。正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评价的:这已经变成了一个相互绑架的过程。”
而随着京东的摊子越铺越大,将来想要顺利实现盈利,京东面临的问题就更加复杂。
冯林对记者称,关于京东盈利,行业里之前一直倾向认为,理论上有一个盈利平衡点。即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京东可以从厂家拿到最佳价格,它的仓储物流能够实现最佳利用率。
但是,随着京东的产品品类越来越复杂,物流、仓储各种附加成本投入越多,这个盈利平衡点就“变得谁也说不清楚了。”
反复的融资则让刘强东和京东的投资者们更看重业务量,他们不惜投入巨资,希望一次性地发展到安全规模再考虑利润问题。譬如刘强东曾在多次公开场合将京东安全规模的范围界定在500亿元。但是,真的京东发展到这一营业额就可以高枕无忧开始寻找盈利了吗?在目前的复杂局面里,很难轻易断言。
而被称为“互联网市场单笔最大融资”这笔新资金,对于京东来讲很可能是一件好坏参半的事情。如果在这些钱花完之前,京东还没有很快上市,没有获得一个好的估值,下一轮融资将会很难,“因为它就像一个资金的无底洞,看不到尽头会让资本非常绝望”。
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此前所屡屡发生的传言,京东资金链断裂将很有可能变成事实,而京东则会沦为一个巨大的互联网泡沫。
对于京东上市日期,刘强东在近日的一次活动场合公开表态称:“在2013年前不会考虑的”。
京东“融资—疯长”隐忧
近日,京东商城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为我国互联网市场迄今为止单笔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但同时,京东也陷入了与资本对赌的质疑中,业界认为在资本的裹挟下京东将再次疯长。
京东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否认了对赌传闻。东方富海高级投资经理陈勇认为,不管是否存在对赌,资本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发展。一方面,资本的出发点是收益,15亿美元融资背后体现的是资本对京东未来的高估值,相应地京东经营者也必然给出高的业绩增长目标。另一方面,投资方要降低风险及要求投资项目相对可控,它们一般会采取与经营者签订业绩的对赌协议,或者要求在董事会有一个董事席位等方式,对公司的决策、经营施加影响。
也就是说,此次融资是京东新一轮冲刺的发令枪。据京东提供的数据,自2004年上线以来,京东连续6年保持超过200%的增长,预计2011年销售额将达到 240亿~260亿元人民币,约为去年销售额(102亿元)的两倍。而刘强东的目标是“在5年内年交易额超千亿元”。
这次刘强东同样采取了他擅长的价格战打法。从与当当网的图书之战,到现在与母婴用品连锁企业乐友的口水战,京东与其他B2C企业价格战的战场可能将蔓延到京东现有的图书、服装、3C、百货等所有业务领域。同时刘强东向国美、苏宁等传统零售商下战书。他说,苏宁的费用率在12.7%~13.2%,而京东商城做到最好的时候平均费用率是6.34%,巨额的成本差异让京东可以与国美、苏宁打价格战。
为了甩开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京东采用了典型的低价、低毛利运作模式,刘强东也从创业开始就乐于标榜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线下零售价10%~20%。同时通过走量来提高京东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所以这几年京东一直遵循用价格占领市场,用规模设置门槛以及用速度赢得竞争等发展思路。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认为,快速成长也是企业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需要。现在京东也面临四向合围压力,包括当当网、卓越网等国内大型B2C企业以及推出电子商务平台的传统零售商,如近日国美推出“国美电器”网站发力线上销售,这些都逼着京东加快成长,否则可能陷入竞争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