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是一次以回家团圆为名的“大迁徙”。原本因年货大卖而物流吃紧的苏宁易购,却心甘情愿做起了公益活动:为华南地区骑摩托车返乡的务工者免费托运超载行李,直接通过物流车免费运送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外来务工子弟的家里。
(广东佛山周田收费站:苏宁易购免费为摩托大军寄包裹)
给社会基层最需要帮助的人以温暖,远比虚无缥缈的公益概念更深入人心。和过往对高大上的群体或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捐助事件不同,眼下企业进行的公益活动越来越接地气,将更多的目光对准普通大众。渠道下沉的公益行为,正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行为越来越理性的标志。
把公益行为常态化的并非苏宁易购一家企业。TCL实施的公益+金融的商业模式正成为公益创新的样本;作为中国光大银行品牌性公益活动之一,“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自2005年起开展至今,给缺少水源的受捐民众带来了极大的改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其公益与商业模式结合是独有的阿里公益模式;娃哈哈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专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运作,至今累计公益捐赠达4.8亿元。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公益慈善行为,是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成熟的市场经济下,企业肩负的应该是利益与社会责任两把利器。这两种利器的均衡程度,是企业成熟与否的晴雨表。
改革开放初期,以维持生计并获得经济利益为己任的中国企业,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那一时期,公益是被企业边缘化的,甚至认为,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而且还增加企业的负担。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中国企业的成熟,公益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公民的基本准则。
一个企业可持续的公益行为,即是一种担当,又是一种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建立公益秩序的正常轨迹。市场经济下的公益秩序,是企业自发行为,不以盈利和追求自身品牌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用常态的公益行为帮助他人或改善环境。
强调市场的作用,比强迫企业进行公益行为更有意义,也更有可持续性。无论是娃哈哈公益基金,还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他们的公益动力都是自发的,源于对这个社会尽一份责任。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企业的公益行为正成为一股持续的力量,在向下蔓延。即使那些身处落后地区的农村,总有企业的公益行为带给他们更多的感动。
企业做公益行为真的是只能付出,得不到任何回报吗?
在万通基金会创始冯仑看来,公益和企业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公益帮助企业更好地与社会对话,和周围的利益相关者沟通,从而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利益生态圈。
公益不是花拳绣腿和面子工程,更不是商战之间与对手的较量。这是一场没有利益之争的公益马拉松,而且永远没有终点。能坚持下来的企业,需要的是勇气和大爱,需要一颗平常心和对普通民众的仁爱之心。
在一切都商业化考量的今天,抛开功利,用公益创造另一种正能量的社会效益,本身就是用金钱无可比拟的另一种成功。
公益渠道下沉,关注最基层的民众,为他们提供务实的帮助,这正是中国企业的进步。当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处于均衡发展时,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