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局面仍不见十分乐观的中芯国际(00981.HK),忽然传来大扩产消息,甚至涉及巨额资金支出计划。
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代表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这几天,多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如美国科磊、应用材料高层聚集北京,与中芯及当地政府相关人士沟通,涉及扩产及未来40亿至50亿美元投资计划。
北京产能欲提高一倍
上述人士说,中芯北京12英寸厂目前产能已满载,正急着扩充产能,有望翻一倍,即由2万片/月提高到4.5万片/月。
“中芯北京厂的地位确实在提升。”半导体调研机构iSuppli高级分析师顾文军表示,整个产业正在进一步复苏,几家巨头都已对外释放产能紧张信息。
此外,他认为,中芯国际COO杨士宁的回归,有望为北京厂带来更多高端客户,因为他的优势在于先进制程领域的研发、客户开拓经验。
由于产能紧张,中芯甚至无法照顾本土小型半导体设计企业订单,甚至一度因此引来业内责难。中芯北京厂更是如此。
截至目前,中芯虽在6市拥有生产基地,但事实上仍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武汉12英寸厂仅有托管运营权,深圳12英寸厂还没有建成,上海12英寸生产线产能更是不足。
中芯扩产也有应对竞争目的。上海同城对手华力微电子正全力招兵买马,年底要投产1万片。而台积电、联电早就公布了庞大的资本开支计划。
北京基地或有巨资支出计划
产能扩充对中芯财务面构成压力。3月以来,董事长江上舟、总裁王宁国私下一直表示,必须扩产,但很缺钱。
40亿至50亿美元的投资哪里来呢?顾文军判断,很可能来自两条路:一是北京市政府支持;二是中芯继续释放股权,引进战略投资。
第一条路,之前已有传闻。本报获悉,两年来,北京市一直期望中芯将运营总部从上海迁过去,并承诺巨额资金支持。消息人士透露,这一额度甚至高达百亿元级别。
中芯总部迁移不是没理由。首先,首座12英寸厂设在北京,2004年已投产;其次,2008年,北京大唐控股注资中芯获得16.6%股份,成了第一大股东。
中芯人士透露,这段时间,北京方面与公司的沟通确实很多,但拒绝透露任何详情。
但中芯留在上海也有理由。10年前诞生在此,大唐入主前,上海实业及关联企业一直是最大股东,至今未退。6月3日的公司股东会上,上海实业委派的代表再度当选中芯董事,而张江集团也一直是股东之一。此外,截至目前,以8英寸厂为核心的上海,依然是营收最大来源。
第二条路,中芯似乎也在铺垫。股东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授权董事会配售已发行股本的20%额外股份。顾文军认为,为缓解资金压力,中芯可能释放出这部分股份融资。
至于40亿至50亿美元资本投向,顾文军认为,不排除它会在京建设新的12英寸厂。
“事实上,我们在北京本来就有两座12英寸厂。已投产的大家都知道,另一个是空厂房,未来肯定能发挥作用。”中芯方面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