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太和电子城的几百个商家中,刘立刚看起来并不显眼,在弱肉强食的DIY电脑市场,这个略有残疾的小伙子就像丛林中的一株小草,毫无挺拔之势。
然而,当笔记本狂风吹来,在台式机DIY丛林中,只有这株小草迎风不倒,而且借“至尊地带”这片土壤傲然挺立。
饱经风霜
刘立刚大学学的是文科,但他与电脑一见钟情。1990年他恋上了网吧。2000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亲戚的店里做汽车销售。他用工作第一年攒下的所有钱,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刘立刚全部奉献给了一台奔腾处理器的电脑。
2003年春节一过,辞职后的刘立刚在石家庄太和电子城租下一间店面,开始了个人创业。
可人算不如天算。2003年3月初,刘立刚的店面刚有起色,“非典”便在国内蔓延开来。整个市场几乎空无一人,生意更无从做起,整整三个月只接了一台装机单。这对刚刚起步的刘立刚堪称心理与业务的双重致命打击。
创业初期的岁月简直不堪回首。这一年也成为石家庄历史上台式机DIY商户变动最大,退出者最多的年份之一。刘立刚第一年赔了不少,但没有放弃。
逃脱2003年的创业阴霾后,刘立刚的DIY店在2004年逐渐走上正轨,装机量稳步上升。头脑灵活的他开始寻思着如何切入这一行的中上游分销渠道,一方面对自己的终端门店可以做到直接供货,减少中间环节;另一方面也可形成渠道优势,掌握行业话语权。
恰逢华硕等主板厂商开始重点推广各自的二线品牌,刘立刚抓住时机接手了微星主板的二线品牌—隽星在石家庄的分销业务,并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从石家庄市的二级代理做到了河北省的省级总代理。但刘立刚偏偏遭遇了隽星主板的退市,所有剩货及已售出主板的质保服务都砸向了刘立刚,他再次走到绝境。
在此期间,刘立刚碰到了现在的合伙人,这位合伙人在经历“非典”后也回到原点。两位难兄难弟决定联手自救。2005年初合作正式做渠道分销,为此刘立刚还将原有的终端店面撤掉,在大厦12层租了一间写字间,专心专意做渠道。
但没过多久,问题又出现了。常跟终端DIY商铺打交道的刘立刚渐渐发现,石家庄当地市场的DIY商铺不愿与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没有门店。门店的意义有二:一是容易突然人去楼空,售后无人承担;二是石家庄独特的销售业态,这里的DIY商铺不管大小,全都做几种电脑配件的渠道,商户之间需要经常易货,如果没有门店就没有终端客户,而无法易货,别人也就不会进他的产品,独立的渠道商在石家庄根本没出路。
不得已,刘立刚只能将刚刚丢掉的终端销售又捡起来。2005年中,他们在太和二期的三层同别人合租了一间店面,2006年11月又转成独立终端门店。
2006年,刘立刚开始与国内最大的IT产品经销商神州数码合作,此举让刘立刚从小配件的零售分销商一步上升到大配件的省级代理,客户几乎遍布河北省各个城市,形成了上游分销的渠道优势。
夹缝求生
2006年和2007年,刘立刚过上了两年多的好日子。但市场在2008年又遭遇巨变。刘立刚说,2008年,他的感受最直观,从6楼的办公室去3楼的DIY门店,途径4楼笔记本专区时,整个卖场人满为患,连下脚的地都没有。
笔记本的热卖直接冲击了台式机尤其是DIY台式机市场,从2008年到2009年,刘立刚的门店月装机量一路下滑,从高峰期的100多台减少到低谷时的60台,下降了一半多。
如果笔记本电脑只是抢占了DIY台式机的市场份额,这还不算可怕,只要还有利润空间,仍然可以坚持下去。可怕的是笔记本不仅蚕食台式机的市场份额,还将台式机的利润空间挤压殆尽。
迫于生存压力,DIY门店开始互相杀价争夺最后的晚餐,装一台中等价位DIY台式机的利润由两三百元缩水到只有几十元。刘立刚说,有一次急需现金周转,他的DIY门店装一台电脑只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