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邮件披露CEO与投资人矛盾激化
在上周五的两封邮件发出后,外界一直在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真相是什么?这些涉及高层之间及高层与投资人之间的事,公司一般员工也是一头雾水。智联招聘董事会发出的邮件和CEO赵鹏发给员工的邮件披露了事件的一些原委。
赵鹏在邮件中说,“管理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经营管理思路上的分歧”,但他“不能陈明管理团队与投资人历来曾有的分歧,冲突以及最近这次严重分歧的细节”。
尽管如此,从双方邮件的内容中还是能看出一些。
董事会在邮件中称CEO赵鹏存在三个伤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分别是:第一,阻碍公司调整法律架构,妨碍公司上市计划;第二,企图侵占公司财产,牺牲全体员工利益,谋求团伙私利;第三,在公司内部散布谣言,诋毁团伙以外高管,破坏全体员工团结,妨碍公司平稳运行。
赵鹏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也一一进行了回应,对于阻碍公司调整法律架构方面,他称自己是持有期权最多的高管,上市对他有好处,他没理由阻碍;对于企图侵占公司财产的说法,他的答复说,“也许有人这么干过,我本人没有”;至于诋毁团伙以外的高管,他的回应是“莫须有”。
上述三点都是一天两天就能发生的事,因此,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赵鹏等管理团队和投资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只不过是在这几天开始集中爆发了。
双方矛盾缘由探寻:股东结构埋下隐患
CEO赵鹏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到底谁是谁非,外人很难下结论。要分析他们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得从智联招聘的历史谈起。
智联招聘在1997年正式成立,它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猎头公司智联公司,公司创始人是几个英国的猎头顾问。目前通过互联网唯一能搜索到的资料是,智联招聘的创始人是一个叫Mark Baldwin的英国人。 智联招聘的业务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互联网招聘广告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保留下来的传统猎头业务。
在成立的13年的过程中,智联先后拿到5轮融资,从2002年开始,它的创始人就已经退出了,他当时的CEO叫刘浩,来自其首轮风险投资方兰馨亚洲。也就是说,从2002年开始,智联招聘的创始人就已经退出了,已经开始由职业经理人(刘浩即使持有干股也是很少量股份)执掌的时代。
2008年7月,智联招聘引入了澳洲最大的招聘网站Seek.com及澳洲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共计1.1亿美元的资金,前者持股四成,后者持股三成,管理层及其他股东持股30%。董事会有三个席位,刘浩一个,Seek.com及麦格理银行各一席。
创业公司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一般是为了相互制约,有时是管理层为了争取其中一方的支持以压住另外一方。智联招聘引入的这两家投资者有所不同,麦格理本身就是Seek的投资方,双方在很多项目一直有合作。通俗的讲,Seek.com和麦格理是“一伙”的,在这次的调整中,来自麦格理的代表暂代CEO,而不是Seek.com的代表,也是这个原因。
在这两年内,经过一些没有披露的股权变更,seek.com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0%左右增加到58.6%,麦格理银行次之,刘浩等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进一步降低。再加上seek和麦格理持有智联董事会三席中的两席,投资方已完全主导这家公司的CEO变更,刘皓在09年8月也辞去了CEO,原COO赵鹏开始担任CEO。
赵鹏仅持有智联招聘的期权,自己没有股份,也没有董事会席位,和投资方发生矛盾并进一步激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原和讯网CEO谢文(博客)说,除非有特别的条款,不然赵鹏扳回局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智联招聘此次爆发的CEO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和互联网业内常见的创始人CEO和投资人的矛盾并不一样,他是一个典型的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高层地震直接影响智联招聘品牌印象
作为有13年历史的互联网招聘品牌,特别是在大打品牌广告之后,智联招聘的品牌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此次高层地震,对其品牌形象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